一、人畜共患病概述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種病原體引起,流行病學上相互關聯,在動物和人之間自然傳播和感染的疾病。一種疫病構成人畜共患病要有三個特性:第一,由共同的傳染源引起,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螺旋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真菌、寄生蟲等;第二,在流行病學上,動物是人類疾病發生、傳播必不可少的環節,動物和人類對病原都具有易感性;第三,在傳播途徑上,病原體在人和動物之間能自然水平傳播,以接觸感染方式為主,可以是直接接觸,也可以是通過媒介間接接觸。
世界衛生組織所分類的人類疾病中,人畜共患病有200多種,目前危害嚴重的人畜共患病有近40種。2009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我國制定了《人畜共患傳染病名錄》,其中包括牛海綿狀腦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魯氏菌病、弓形蟲病、棘球蚴病、鉤端螺旋體病、沙門氏菌病、牛結核病、日本血吸蟲病、豬乙型腦炎、豬Ⅱ型鏈球菌病、旋毛蟲病、豬囊尾蚴病、馬鼻疽、野兔熱、大腸桿菌病、李氏桿菌病、類鼻疽、放線菌病、肝片吸蟲病、絲蟲病、Q熱、禽結核病、利什曼病等26中疫病。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野生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作為新發傳染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原因。
二、人畜共患病的傳播方式
(一)按照疾病傳播的生物通道,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1.病原體主要貯存于動物,以動物發病為主,人類偶爾可感染發病,但人與人之間不傳播或幾乎不傳播,例如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布病等;
2.病原體既可以貯存于動物,也可以貯存于人類,動物、人類都可以發病和互相感染, 例如結核病;
3.病原體主要貯存于人類,并引起人的感染,但亦可波及動物,例如瘧疾、登革熱等蟲媒性傳染病;
4.病原體為完成生活史,在傳播環節人和動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豬囊蟲病、森林腦炎。
(二)病原體在人和動物之間的傳播方式
傳播方式以接觸感染方式為主,可以是直接接觸(皮膚和黏膜),也可以是通過媒介(生物或機械媒介)接觸(呼吸道、消化道、蟲媒),具體表現為:
皮膚和黏膜傳播。皮膚和黏膜接觸發病動物或發病動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環境和物品,病原體通過皮膚和黏膜侵入。如被狂犬咬傷,接生布病羔羊,撫摸發病動物,接觸疫水,通過破損的皮膚而發生感染等。
呼吸傳播。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塵埃漂浮于空氣中,經呼吸將病原體吸入體內感染發病。如肺結核、肺炭疽等。
食入傳播。病原以飲水和食物為媒介物,經消化道食入病原體。很多細菌性人畜共患病如沙門氏菌通過肉和蛋、布病通過病畜的肉和乳,以及其他被病原體污染的飼料和蔬菜等。
蟲媒傳播。一是病原體在蟲媒體內沒有發育和繁殖,只是通過昆蟲的口器、消化道機械傳播,如腸道性細菌性感染等;二是病原體在蟲媒體內經過發育和繁殖,再感染宿主如森林腦炎、乙腦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