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紅薯真好賣,還沒有出土就有‘婆家’了,一個電話收購商直接把車開到地頭。”又到了紅薯收獲的季節,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板店鄉馮屯村的一塊紅薯地,伴隨著拖拉機的轟隆聲,除蔓、翻土、撿拾,站在地頭看去,滿地的紅薯瓜排列成行。種植戶張洪斌正忙著往絲網袋里裝紅薯,裝好的紅薯就地過秤后,隨即裝上了等在地頭的運輸車。張洪斌一家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斤紅薯4毛5,一畝地6000斤就是2700元。我這8畝地采取的是西瓜紅薯套種,西瓜已經賣了2萬多元,現在紅薯又獲得了豐收,再賣2萬元不成問題。”
54歲的張洪斌是板店鄉馮屯村農民,高中畢業后就一直在家從事特色農業種植,目前已流轉土地80多畝,主要種植優質小麥、西瓜、紅薯等作物。他曾多次參加市、縣、鄉組織的經驗交流會,凡有新品種、新技術他都率先試驗,成功后推廣。尤其是紅薯,經他試種推廣的品種有商薯19、豫薯8號、徐薯、紫薯等10多個,在他的帶動下,馮屯村周邊群眾種植紅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紅薯產量和效益逐年提高。
“紅薯是投資少、畝產高、加工增值空間大的作物,一畝紅薯的收入相當于4畝玉米的經濟效益。2019年我鄉新品種紅薯種植面積突破了5000畝,有望為群眾創收1500多萬元。”板店鄉黨委書記王留印介紹說。
張洪斌等一大批土地流轉大戶,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紅薯種植經驗,他們摸索出的“西瓜套紅薯”種植模式就是一種高效間作套種模式。
“紅薯種在西瓜地,是因為西瓜肥水投入大、剩余肥力充足,間作套種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熱資源的利用率。”據張洪斌介紹,西瓜套種紅薯,西瓜要選用早熟品種,地膜覆蓋移栽;紅薯在西瓜行間起壟栽培,適當晚栽。西瓜早期生長旺盛,紅薯早期生長較緩慢,二者共生相互影響不大。西瓜收獲后及時清除瓜秧,對紅薯中后期生長基本沒有影響。收了西瓜再收紅薯,一畝地產值可達5000多元。
紅薯種植與加工在板店鄉有著悠久歷史和良好基礎,為增加農民收入,板店鄉在紅薯品質上尋求突破,引進了商薯18、商薯19、浙薯13、豫薯8號等多個優良品種,淘汰了傳統種植品種,打破了紅薯增收瓶頸。同時抽調農技人員深入村組、農戶,強化宣傳引導,通過走“合作社+農戶”路子,建立紅薯育苗和薯產品加工基地,免費為紅薯種植戶提供產、加、銷一條龍服務,拉長產業鏈條,增加了紅薯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農民收入。全鄉優質紅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9年已達5000畝以上。不起眼的小紅薯被農民親切地稱為“金疙瘩”,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
(黃 華)
摘自大河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