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作為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積極開展試點推廣,三年來,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各地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實施效果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又是一年收獲季。在山東省蒙陰縣,大大小小的果園隨處可見。與往年不同的是,2019年每個果園旁都多了幾個形狀各異的“糞堆”。這些“糞堆”不僅沒有臭味,還散發著清香;抓一把,略感余溫;踩一腳,質感松軟。
這些“糞堆”是蒙陰果農利用農業廢棄物自制的有機肥。“別小看這‘糞堆’,園子里能種出皮薄香脆的蘋果就靠它。”野店鎮毛坪村果農周平說。
2017年2月,蒙陰作為蘋果優質生產區,承擔了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工作。經過近三年的探索,蒙陰通過機制創新、專家指導、補貼調動,在全縣農民中形成了利用“果木枝條+畜禽糞便+微生物菌種”自制有機肥的熱潮。簡單易行的有機肥制作方式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化肥施用量下降了,蘋果品質提高了,蒙陰果品的品牌也打出去了。
記者見到蒙陰鳳偉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鳳偉時,他正操作粉碎機將果木枝條碎成木屑。果園的一處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枝條堆成了一座小山,時不時有農戶開著三輪車來取,這些碎屑就是制作有機肥的原料。
作為果品大縣和養殖大縣,蒙陰每年產生有機廢棄物115萬噸,其中,果木枝條45萬噸、作物秸稈20萬噸、畜禽糞便50萬噸。
“過去,這些廢枝條除了燒火,啥用也沒有。畜禽糞便堆在廠里,還易滋生細菌。”縣農業局副局長宋西傳介紹,以前,老百姓對有機肥不太認可。一是市場上的有機肥,價格貴;二是有些質量不好,用著不放心。
近年來,在山東農業大學專家教授的指導下,蒙陰縣一直做果木枝條肥料化實驗。該縣通過實施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集中打造蒙陰縣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區、垛莊鎮孫家峪子村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和紅地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
現在果農們都用農業廢棄物制作有機肥,就地取材,看得見、摸得著,心里也有底。國家還有補貼,每畝施用3方(1.5噸)堆肥,補貼450元。過去沒人要的農業廢棄物,現在還成了寶貝。
古話說:“莊戶地里不要問,除了雨水就是糞。”堆肥歷來都是農業生產中的一件大事。
過去,為了提高產量,也有農民試著自己制作農家肥,但肥效不明顯,有時還會“燒樹”,或者加重土傳病蟲害,嚴重的甚至還會造成死棵現象。
山東農業大學副教授時連輝介紹說,農戶傳統堆肥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因為工藝不對,自然堆放或者蓋塑料薄膜堆放,都滿足不了堆肥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氣和營養條件。
推行一種讓農民看得懂、學得會、用得好的堆肥方法成了試點成功的關鍵。縣農業局副局長李西亭說:“蒙陰在試點項目中主推輕簡化堆肥技術,用一些簡單的設備,有時甚至都不用設備,實施一種模式、一個標準、一套流程,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可以輕松地自行制作。”
李西亭談到的輕簡化堆肥是把土雜肥和果木碎屑按照比例混合,每噸加入6斤生物發酵菌,攪拌均勻,每隔一周攪翻、翻堆一次,經過生物高溫發酵20余天,自制有機肥就做好了。施用有機肥,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培肥地力、減少化肥用量的作用,通過增施有機肥種出來的蘋果,果型周正,顏色艷麗,糖度高,好吃耐儲存。
為了讓農戶掌握技術要領,從2017年,蒙陰縣邀請山東農大和省市土肥站的專家在項目村宣講輕簡化堆肥技術30余次,發放明白紙6000余張,還舉辦了80多期培訓會,共培訓人員4000余人次。
有機肥不但提高了蘋果的品質,還使蒙陰蘋果成了山東蘋果的一個知名品牌。據李西亭介紹,當地果園生產的蘋果糖度超過16%,在當地每公斤都能賣到7元錢。外地客戶一看用的是有機肥,就覺得蘋果質量一定不錯。
“以前客戶挑選果品是一看價,二看型,三嘗味。現在不同了,只要口感好,價錢都不是問題。果園里增施有機肥,種出來的蘋果口感脆甜,蜜桃軟糯清香,客商都搶著要。”聚利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銘聚介紹,借著有機肥試點縣的名氣,老百姓對果品品質也放心。今年他在臨沂主推了一個“兒時味道”蘋果樹認購活動。客戶只需要交160元錢,就能擁有一棵自己的蘋果樹。初冬,蘋果下市時,合作社會將客戶認購的樹所產蘋果都郵寄給他們。活動開始當天,合作社就吸納認購成員100多名。
目前,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與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18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蒙陰蜜桃”以44.21億元,排名桃類品牌第一名;“蒙陰蘋果”也從6年前的6.18億元提升到15.73億元。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成了全縣果業提質增效的“引擎”。
(蔣欣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