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古人為何選擇“耕讀傳家”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漢晉以降,無論是寒門蓬戶,還是名門大族,大都提倡“耕讀傳家”。古人為什么選擇“耕讀傳家”?

  第一,守護祖先香火。傳統農業社會,人即便官居一品、富甲天下,祖先墳墓、家族祠堂所在地才是身心的歸宿和靈魂的寄托,才是真正的“家”。守護祖塋、禮敬祠堂不僅是一種孝道的文化迫力,也是身份認同催生的行為選擇,所以才有了“葉落歸根”“告老還鄉”的心理需求和社會性集體行動。

  以“耕”養生保家,以“讀”立身報國,功成名就,再回歸故里。如此代代相循,實現了城與鄉、家與國的有序互動。

  第二,淬煉子孫心性。明末清初,世局大亂,民間大儒張履祥避居鄉野,督促子孫辛勤務農。為什么?首先,守身守心。務農可以解決基本溫飽,衣食不愁就可以不求人,保持人格獨立,恪守廉恥之道。其次,培德立品。務農一道,艱苦繁難,既可以培育勤儉的好品格,也可以鍛煉身體,磨煉意志。再次,知本知足。務農知道什么時候該自己勤奮努力,什么時候該求人幫忙或者還人情,什么時候該守著老天等雨來,這就明白了自處之道和禮讓之道,還知道了人力和天時的關系。

  但晨昏之間、勞作之余、農閑之際,張履祥仍要求所有子孫必須刻苦讀書,自我磨礪,既提高自身素養,也為未來入世做好準備。

  第三,家族內部分工。南宋倪思建議:父祖輩一定要為子孫規劃資身、養家之術。有才思的修習舉業,博取青紫;其他人或經商謀生,或務農養家。

  第四,抵御外來風險。康熙朝宰相張英之母吳氏,精通《毛詩》《孝經》,生當明清鼎革之際,雖是身居閨閣的女性,卻能明判天下大勢,無數次讓全家化險為夷。

  崇禎末年,丈夫張秉彝本有機會選授大官。但吳氏認為:世道混亂,如果繼續做官,要么身殉舊朝,要么效命新王。兩樣選擇都很危險,與其履危蹈險,倒不如另選他途——退隱江湖,耕讀傳家。后來張家躲避匪患兵火,顛沛流離,家無定所。但無論是身處桐城鄉間,還是蝸居南京小屋,吳氏對子女的教育從未間斷。后來張英位極人臣,但秉承母教,終生以“敬愼”自律。

  實際上,“耕讀傳家”是一個家族防范、抵御不可控風險的最佳路徑:“耕”確保子孫基本的生存來源和人格獨立;“讀”則提升子孫修養和技能,為家族未來復興奠定基礎。

  (劉云生)

  摘自《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