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日本時,我在連鎖超市當過半年收銀員。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收銀工作,以為沒啥難的。沒想到,日本收銀員上崗前還得經過大概一周的培訓,每個人都會拿到一份嚴格的“工作手順”(工作流程表)。其中有一項規定十分有意思:在給顧客找零錢時,一定要用雙手遞給顧客。“工作手順”里面還用粗體將“雙手”二字加粗加黑了。但我沒在意,認為這就是純粹出于對顧客的尊重而設立的要求,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有一天,超市搞啤酒促銷活動,附近的很多居民開著車來買啤酒,收銀臺前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可苦了我們這些收銀員。要知道,我們都是女性,而當天超市打折的啤酒全是12個一箱的易拉罐,結賬的時候得將啤酒抱起來掃一下箱子側面的條形碼(當時還沒有掃碼槍)。這是大件商品,超市沒那么大的塑料袋給顧客,但為區分商品是否已結賬,收銀員得在結賬后給啤酒箱貼一段印有超市標志的膠帶,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加快收銀速度,我也顧不上堅持“工作手順”了。一位男士買了一大箱啤酒,我飛快地抱起箱子掃描了條碼,報出價格的同時收了他給的1萬日元(約合607.6元人民幣),打開收銀機后迅速將找零的錢取出,一手將錢遞給顧客,一手撕下一段膠帶貼向箱子。
“下一個!”我吆喝一聲,準備接待下一位顧客,卻聽見剛才那位男士“啊”了一聲。抬頭一看,天哪!我把零錢放到箱子上,卻把膠帶貼在他的手上了。這種膠帶的黏性特別強,這位顧客的手背上又有比較多的汗毛,往下撕膠帶可不容易。每撕一下,他的臉頰就痛苦地抽一下,等全撕下來,他的手背上已經沒有汗毛了。我目瞪口呆。在日本讓顧客受到這樣的“待遇”,員工也許會被開除的。我急忙道歉,負責監督所有收銀員的副店長也很快趕過來,不住地向顧客道歉,還抱起那箱啤酒送顧客出門。顧客開車走后10多分鐘,副店長還在停車場鞠著躬。
這種事在日本超市算是個事故。當晚,我寫了一份長長的事故報告書——按規定這種報告書至少得寫2000字。我覺得這比工作累多了。在我看來,白天的事很簡單,就是忙中出錯,寫2000字好像沒必要吧?
副店長后來告訴我,其實當天我的錯誤就是沒按照“工作手順”中“一定要用雙手將零錢遞給顧客”這一條做。如果我用雙手遞還了零錢,就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我這才意識到,那一條規定確實是有實際作用的。
這件事我一直牢記在心。后來,我參觀過日本的工廠,也去過銷售企業,無一例外都有“手順”。很多在外人看來沒必要做出統一規定的事,在“手順”里都有明文規定,員工必須嚴格遵循。“手順”往往是經過千百次經驗總結后制定的流程,可以避免很多問題。
日本的產品不良率很低,不同批次的產品質量毫無差別,這就是因為人們處處遵守類似“手順”這樣的嚴格規定。有人說日本職場僵化,員工沒有發揮余地,但“手順”確實解決了人為因素導致產品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從結果看,“手順”還是個好東西。
(李 珍)
摘自《讀者》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