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科學施肥指導專家組
水 稻
一、東北寒地單季稻區
包括黑龍江省全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部分縣。
(1)推薦14-16-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450~550公斤/畝,配方肥18~23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5~7、3公斤/畝。
(3)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23~29公斤/畝、硫酸鋅1~2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8、3~4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3公斤/畝,補充硅肥。
(4)產量水平45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14~18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5、2~3公斤/畝。
二、東北吉遼蒙單季稻區
包括吉林、遼寧兩省全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通遼和興安盟三市(盟)的部分縣。
(1)推薦15-16-14(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配方肥24~28公斤/畝、硫酸鋅1~2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9、4~5公斤/畝,補充硅肥10~15公斤/畝。
(3)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28~33公斤/畝、硫酸鋅1~2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9~11、5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3公斤/畝,補充硅肥15~20公斤/畝。
(4)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19~24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6~8、3~4公斤/畝。
三、長江上游單季稻區
包括四川省東部,重慶市全部,陜西省南部,貴州省北部的部分縣,湖北省西部。
(1)產量水平450公斤/畝以下,氮肥(N)用量6~8公斤/畝;產量水平450~550公斤/畝,氮肥(N)用量8~10公斤/畝;產量水平550~650公斤/畝,氮肥(N)用量10~12公斤/畝;產量水平650公斤/畝以上,氮肥(N)用量12~14公斤/畝。
磷肥(P2O5)4~6公斤/畝,鉀肥(K2O)5~8公斤/畝(秸稈還田的中上等肥力田塊鉀肥用量4~7公斤/畝)。
(2)氮肥基肥占50%~60%,蘗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分基肥(占50%~60%)和穗肥(占40%~50%)兩次施用。
(3)在缺鋅和缺硼地區,適量施用鋅肥和硼肥;在土壤酸性較強田塊每畝基施含硅堿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四、長江中游單雙季稻區
包括湖北省中東部,湖南省東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全部。
(1)產量水平350公斤/畝以下,氮肥(N)用量6~7公斤/畝;產量水平350~450公斤/畝,氮肥(N)用量7~8公斤/畝;產量水平450~550公斤/畝,氮肥(N)用量8~10公斤/畝;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氮肥(N)用量10~12公斤/畝。磷肥(P2O5)4~7公斤/畝,鉀肥(K2O)4~8公斤/畝。
(2)氮肥50%~60%作為基肥,20%~25%作為蘗肥,20%~25%作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50%~60%作為基肥,40%~50%作為穗肥;在缺鋅地區,適量施用鋅肥(硫酸鋅)1公斤/畝;適當基施含硅肥料;有機肥基施。
(3)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在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鉀肥用量可適當減少30%左右。
五、長江下游單季稻區
包括江蘇省全部,浙江省北部。
(1)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下,氮肥(N)用量8~10公斤/畝,磷肥(P2O5)2~3公斤/畝;鉀肥(K2O)3~4公斤/畝;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氮肥(N)用量10~12公斤/畝,磷肥(P2O5)3~4公斤/畝;鉀肥(K2O)4~5公斤/畝;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氮肥(N)用量12~18公斤/畝。磷肥(P2O5)5~6公斤/畝;鉀肥(K2O)6~8公斤/畝,鋅肥(硫酸鋅)1~2公斤/畝。
(2)氮肥基肥占40%~50%左右,蘗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分基肥(占50%~60%)和穗肥(占40%~50%)兩次施用。缺鋅土壤每畝施用硫酸鋅1~2公斤;適當基施含硅肥料。
(3)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
六、江南丘陵山地單雙季稻區
包括湖南省中南部,江西省東南部,浙江省南部,福建省中北部,廣東省北部。
(1)在畝產500公斤左右條件下,氮肥(N)10~13公斤/畝,磷肥(P2O5)3~4公斤/畝;鉀肥(K2O)8~10公斤/畝。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5%~50%,分蘗肥占25%~35%,穗肥占20%~30%,分蘗肥適當推遲施用;磷肥全部基施;鉀肥50%作為基肥,50%作為穗肥,或者鉀肥35%作為基肥,40%作為分蘗肥,20%作為穗肥。
(3)推薦秸稈還田或增施有機肥。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鉀肥用量可適當減少30%;施用有機肥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
(4)在土壤酸性較強田塊上,整地時每畝施含硅堿性肥料或生石灰40~50公斤。
(5)在缺鋅地區,適量施用鋅肥。
七、華南平原丘陵雙季早稻
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廣東省南部,海南省全部,福建省東南部。
(1)推薦18-12-16(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畝產水平350~450公斤,配方肥25~30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5~7公斤/畝、3~5公斤/畝。
(3)畝產水平450~550公斤,配方肥30~35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10公斤/畝、4~7公斤/畝。
(4)畝產水平550公斤以上,配方肥35~40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11公斤/畝、5~8公斤/畝。
(5)畝產水平350公斤以下,配方肥20~25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4~6公斤/畝、3~5公斤/畝。
八、西南高原山地單季稻區
包括云南省全部,四川省西南部,貴州省大部,湖南省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
(1)推薦17-13-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400~500公斤/畝,配方肥26~33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6~7、4~5公斤/畝。
(3)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配方肥33~39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8、5~6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2公斤/畝。
(4)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39~46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10、6~7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2~4公斤/畝。
(5)產量水平4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20~26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6、3~4公斤/畝。
(6)在缺鋅地區,每畝施用1~2公斤硫酸鋅;在土壤pH較低的田塊每畝基施含硅堿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小 麥
一、華北平原灌溉冬小麥區
包括山東省和天津市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陜西省關中平原,山西省南部。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于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于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鎮壓,推遲氮肥施用時間和減少氮肥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后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5)對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氮磷復合肥,未施或少施鉀肥的建議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鉀復合肥;沒有灌溉條件或無有效降水,可在春季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6)可以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和鋅肥,預防干熱風和倒伏,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7)缺硫地區麥田,如底肥沒有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復合肥等,應在第一次追肥時選擇施用硫酸銨,每畝用量8公斤左右,但在追施尿素時要減去硫酸銨提供的氮。
(8)旋耕后不耙地,造成播種過深出現深播弱苗,分蘗少,苗勢弱的田塊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二、華北雨養冬麥區
包括江蘇及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河南省東南部。
(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耬或開溝條施,每畝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蓋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畝可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塊每畝用磷酸二銨7~10公斤,缺鉀地塊追施氮鉀復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蓋。
(2)為防止后期干旱,適時鎮壓,破除坷垃,沉實土壤,提墑保墑。鎮壓要與中耕劃鋤結合,先壓后鋤。小麥封行前,每畝用小麥或玉米秸稈在行間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
(3)年前發生旺長,總莖數大于80萬,小麥群體過大養分消耗嚴重,春季麥苗發黃或墊片發黃的,可在返青到拔節期內分2~3次進行追肥,每畝追施高氮復合肥10公斤/次。
(4)越冬期干旱導致小麥群體過小的(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于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返青到拔節期內分2~3次進行追肥,跟隨降雨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次。
(5)要結合病害防治、一噴三防等手段進行根外追肥補償硫、鋅、硼等中微量元素,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等,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三、長江中下游冬麥區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省南部,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
(1)密切注意小麥返青拔節前天氣狀況和苗情,特別是降雨情況。如旱情持續,則在早春趁天氣回暖、土壤蒸發量加大、麥苗對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時及早灌水,要注意氣溫變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時間。
(2)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6~8公斤/畝;產量水平300~40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11公斤/畝和氯化鉀1~3公斤/畝;產量水平400~55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1~16公斤/畝和氯化鉀3~5公斤/畝;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7~20公斤/畝和氯化鉀3~5公斤/畝。
(3)在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區,提倡結合“一噴三防”,結合病蟲草害(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在小麥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噴施微量元素葉面肥;且在小麥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兌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
四、西北雨養旱作冬麥區
包括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南部,山西省大部,陜西省北部,河南省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甘肅省東部。
(1)為防止后期干旱,旱地小麥應及時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減少早春小麥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損失。在土壤解凍返青前適時鎮壓或劃鋤,破除坷垃,沉實土壤,提墑保墑。對于澆過越冬水的旱地,在解凍返青前及早劃鋤,破除板結,消除裂縫。小麥封行前,還可每畝用200~300公斤小麥或玉米秸稈在行間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
(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塊,要抓住降雨時機,適時進行小麥早春追肥。缺氮田塊每畝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塊每畝用磷酸二銨7~10公斤,采用施肥機(耬)施入土壤。有灌溉條件的旱地,結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塊每畝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塊每畝施磷酸二銨8~10公斤。
(3)播前墑情好或播種早,施肥量高的冬前旺長田塊,以控為主。沒有灌溉條件的旱地,及早鎮壓劃鋤、提墑保墑。澆過越冬水的旱地,及早劃鋤并將春季澆水推遲至拔節后期。
(4)播種偏晚、苗情偏弱的田塊,宜結合保墑盡早淺劃鋤,提高地溫,促進弱苗轉壯。
五、西北灌溉春麥區
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甘肅中西部,青海省東部和新疆。
(1)推薦17-18-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有條件的地方增施農家肥2~3方/畝。
(2)產量水平300~400公斤/畝,基施配方肥20~2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12公斤/畝。
(3)產量水平400~550公斤/畝,基施配方肥30~3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2~18公斤/畝。
(4)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基施配方肥35~4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畝。
(5)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基施配方肥15~2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5~8公斤/畝。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