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大有可為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最近,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何要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哪些重點領域亟待補短板,有哪些支持政策?記者采訪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和專家。

  引導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

  受宏觀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2015年以來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下滑。特別是去年以來,出現了連續8個月的負增長,全年增速明顯低于第二三產業。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投資造成了較大沖擊,一季度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13.8%,其中占比最大的民間投資同比下降16.9%,后續跌幅雖然逐步收窄,但下降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供給、穩住農業基本盤,必須切實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強調。

  《意見》提出,對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圍繞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實施一批牽引性強、有利于生產消費“雙升級”的現代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千方百計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規模。

  “對標我國未來發展的三階段目標,當前農業農村發展滯后于工業和城市,要在這個滯后的起點上實現追趕。在整個經濟發展理念里,包括公共資源的分配、領導力量的配備等,都要真正做到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意見》正是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引導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推動農業優結構、增后勁,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提供堅實支撐。

  瞄準突出短板,加快11個方面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我國農業農村建設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比如,農業生產基礎支撐還不牢固,低產田還有4億畝、占耕地面積的22%;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還不高,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僅為2.3∶1,分揀、倉儲、烘干、保鮮、包裝等設施明顯不足,水果、蔬菜等產后損耗率達20%;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處理,30%以上的農戶沒有普及衛生廁所。

  這也意味著農業農村投資建設領域大有可為。《意見》著重提出要加快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現代農業園區、動植物保護、沿海現代漁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供水保障、鄉鎮污水處理、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農村公路、農村電網等11個方面的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這些工程的落地,有利于提升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抗災減災能力,推進農業向集約高效、綠色安全方向轉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幫助縮小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條件方面的差距等。同時,還將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給農業農村賦能,提升現代化生產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就要圍繞這些重大領域,謀劃重大工程項目,真金白銀地投、實打實地干。

  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強“三農” 投入保障

  《意見》要求,健全投入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環境,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并從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用于農業農村規模、保障財政支農投入、增強投資者信心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措施。

  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用于農業農村規模。今年,中央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并明確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上半年,安徽、四川、江西等27個省份發行用于農業農村的專項債865億元。

  保障財政支農投入。近年來,中央財政用于農林水的支出穩定增長。此次《意見》進一步強調,中央和地方財政要加強“三農”投入保障,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三農”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傾斜,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擴大以工代賑規模。

  民間資本常年占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約80%,是農業農村投資的主力軍。如何提振民間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信心?

  葉興慶說,《意見》要求加大金融服務“三農”力度,抓緊出臺普惠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舉措,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全面推行溫室大棚、大型農機、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等。

  (郁靜嫻)

  摘自《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