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應對漬澇災害和低溫凍害,以及有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抓好小麥秋冬種和晚播小麥田間管理,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現制定冬小麥抗漬防凍保播種保越冬技術方案如下。
一、抗漬澇搶播種
針對今年的天氣條件和生產形勢,堅持“一個主線”“三個服從”,全力做好小麥播種。以土壤墑情為主線,優先安排墑情適宜地塊進行整地播種,切實解決農機不足的矛盾;土壤過濕地塊,不要盲目安排農機進地,以免影響整地質量,防止爛耕爛種。堅持播期服從墑情,當土壤相對含水量達70%~80%時播種,切實做到適墑播種;堅持播期服從播種質量,努力做到精細整地和適量播種,確保苗齊苗勻苗壯;堅持播量服從播期,根據播期確定基本苗,做到早播宜少、晚播宜多,著力構建合理群體。
努力做到適墑適期相結合、精細整地和精細播種相結合,千方百計搶抓播期和抓好播種質量。對墑情適宜的田塊,能早一天就早一天,爭取種子早下地,強化精細整地,確保播種質量。對土壤過濕的田塊,少進地、少動土、促散墑,待土壤墑情適宜后再整地播種。對土壤偏沙性、墑情較適宜的田塊,播種深度按正常要求,一般3~5厘米;對土壤偏粘、濕度偏大的田塊,可適當淺播,以3~4厘米為宜。對晚播小麥,堅持以種補晚、以密補晚、以好補晚、以肥補晚和以促為主的“四補一促”原則,做到播期、播量與播種方式相協調,隨播期推遲,適當增加播種量,最大畝播量不宜超過20~22公斤;適當增施底肥,氮肥基追比可調整到5︰5或6︰4,并做到氮、磷、鉀平衡施肥,特別是要重視施用磷肥,可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和分蘗增長,提高分蘗成穗率。
二、防凍害保越冬
目前,“拉尼娜”現象已形成,黃淮海地區出現降溫過程,降溫時間早、降溫幅度較大。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出現多次降溫過程,對培育冬前壯苗和保苗安全越冬帶來不利影響。總體看,黃淮海地區土壤墑情有利于小麥越冬,但由于今年晚播面積大、弱苗比例高,大部分地區小麥苗小根淺,很難形成冬前壯苗,加之植株養分積累少,抵御低溫凍害能力下降。
今年黃淮海大部分地區土壤墑情充足,不再需要澆越冬水,越冬前重點抓好麥田鎮壓,防凍保苗安全越冬。堅持壓干不壓濕,對土壤墑情適宜的地塊做好鎮壓,土壤過濕的地塊不宜鎮壓;堅持壓軟不壓硬,對土壤封凍的地塊不宜鎮壓,防止壓斷麥苗造成死苗;堅持壓輕不壓重,對晚播麥要輕壓不要重壓,避免出現機械損傷。此外,對苗情偏弱的地塊,結合降雨,及早補肥,促弱轉壯;對土壤墑情變差的地塊,及時澆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三、防病蟲控危害
今年黃淮海大部分地區土壤濕度大,有利于病蟲害發生和草害滋生,增加了危害風險。要壓低春季病蟲害發生基數,壓前控后,重點防控好條銹病、莖基腐病、紋枯病和地下害蟲等病蟲害,力爭早發現早防控,切實減輕病蟲草害為害。
針對當地主要病蟲害,強化落實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等措施,延緩病蟲發病時間,降低病蟲發生基數。對小麥條銹病,堅持“帶藥偵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防止小麥條銹病蔓延危害。對小麥莖基腐病,強化前期防控,切實做好藥劑拌種和苗期防治。對小麥草害,堅持春草秋治,在秋季氣溫適合時,選用對路藥劑,抓緊開展化學除草。
四、強田管促轉化
今年黃淮海地區小麥播期推遲明顯,秋季降溫偏早,對培育冬前壯苗和安全越冬較為不利。堅持“早管適促、增溫保墑、促根早長”的技術路線,切實抓好冬春管理,促弱苗轉化,奠定群體基礎。
對底肥不足、葉片發黃、長勢偏弱的晚播小苗,出苗后酌施氮肥,促苗轉化升級。抓好早春返青期管理,鎮壓劃鋤、增溫保墑,盡量不澆水或晚澆水,促小麥早發快長;堅持少量多次、前少后多的原則,抓好春季肥水管理,重施起身拔節肥水,促進分蘗成穗,確保形成足夠成穗數。對基本苗和底肥充足的麥田,肥水管理應推遲到拔節或拔節后期,防止旺長,構建合理群體。
五、抗干旱保生長
歷史經驗表明,澇旱易轉換,抗澇不能忽視抗旱。今年秋季雨水多,土壤底墑充足,但晚播小麥根系下扎淺,如果冬春出現旱情,對小麥苗情轉化較為不利。要立足抗旱促春管,抓好春季肥水管理,搭好豐產架子。
有條件的地方,要蓄好抗旱水源,應對抗旱之需。對有灌溉條件的受旱地塊,集中水源澆水保苗,灌溉后及時淺中耕,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蒸發,保住墑情;對無灌溉條件的旱地麥田,土壤化凍后及時鎮壓,提墑保墑;在小麥中后期,適時噴施抗旱保水劑、葉面肥,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