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請客時,主人往往穿梭于屋里屋外,伺候賓客忙得不亦樂乎,所以,他們輕易不請人吃飯。
你如果不湊巧在吃飯時間去到荷蘭人家里,他們會耐心地等你走了再做飯吃;如果你不知趣賴著不走,他們會一直看著你,直到把你看走了事。不是荷蘭人“小氣”,而是因為他們做的飯總是正好夠吃。
荷蘭人做飯之前都要去超市買菜,不多不少,就夠一頓的。買就多買點唄,省得明天再跑腿,而且多買價錢還便宜些!但荷蘭人說:“兩天吃一樣的,膩歪!”實際上,他們每次買的食材常常不能一次用完,積攢幾天,足夠拼成另一餐。但荷蘭人認為,一碼歸一碼,腦子里想好做什么菜,就到超市買什么食材,包括一次用的調料。
荷蘭人到親戚或朋友家做客時,送一把花、一瓶酒,或一盒巧克力,價值不得超過10歐元。何謂“不得超過”?如果你給別人的禮太厚,屆時他到你家做客時,絕不會送你相同價值的禮物。因為你送人貴重禮物,破壞了荷蘭禮輕情意重的習俗。荷蘭人通過自己的堅持保留這項習俗,否則就亂了套了。
英文有個短語“Go Dutch”,意思是說荷蘭人摳門,下館子吃飯,不為對方買單。和英國、法國、德國人相比,荷蘭人確實節省了點。你去他們家喝咖啡,主人打開餅干盒,你剛拿出一塊餅干,他就把盒子蓋上了。他們請客吃飯也不像英德法意等國家的人那樣,擺一桌子菜,豐盛有余。
正是由于荷蘭人講究禮輕情意重,他們的日子就過得輕松,親戚朋友之間少了“銅錢味”,簡單明了。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足以概括。
其實,說淡也不淡。越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荷蘭人送“禮”就越昂貴。非洲鬧蝗蟲,菲律賓鬧海嘯,拉丁美洲鬧禽流感,荷蘭人比誰都著急上火。今天在新聞上看到消息,明天就有人組織大人捐款、小孩捐玩具。不到幾天,捐款就湊齊了,郵給距離遙遠、素不相識的災民。不少荷蘭人嫌麻煩,干脆每月通過銀行自動轉賬,資助第三世界的老弱病殘。很多荷蘭人過生日或圣誕節,會提前向賓客宣布,我這兒有某某慈善基金會的賬號,把你們送我禮物的錢捐給弱勢人群吧。
你說荷蘭人小氣不小氣?
(王露露)
摘自《世界博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