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缺鈣,一方面容易引發生理性病害,另一方面由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差,抗病性下降,感染各種病害的幾率也會增加。
蔬菜缺鈣的原因
1. 土壤原因。土壤本身鈣較缺乏,如南方土壤。北方土壤中鈣的含量一般是比較充足的,但在較干旱的條件下,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會抑制根系對鈣的吸收。
2. 不良的施肥習慣。在蔬菜生產中,菜農為追求高產盲目加大施肥量,導致土壤中鹽分含量過高,從而降低了蔬菜作物對鈣的吸收。
3. 鈣在植物體內的運輸特性。鈣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動力主要是蒸騰作用,設施內是一個高濕的環境,蔬菜蒸騰作用相對較弱,降低了根系對鈣的吸收。另外,蔬菜的幼嫩部位及果實的蒸騰作用較小,對鈣的競爭力弱于葉片,而且鈣屬于難移動性元素,難以在蔬菜體內進行再分配,因此缺鈣首先在生長點(白菜干燒心、芹萊心腐病)及果實(茄果類蔬菜臍腐病)上出現癥狀。
缺鈣導致的生理性病害
1. 臍腐病。茄果類蔬菜的臍腐病是果實缺鈣而引發的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幼果,在果實頂部產生干縮凹陷狀黑褐色的病斑,陰雨天及濕度大時長出黑色霉層并腐爛。
防治措施:平衡施肥,多施有機肥,降低氨肥的用量,根據作物需求適量施用鉀肥,從而降低土壤中鹽分的含量,減輕離子間的拮抗作用,使土壤中鈣離子的有效性增加。適時澆水,防止土壤過度干旱而造成生理性缺鈣。開花結果期,新葉及新長出的花序可噴灑0. 5% 氯化鈣或硝酸鈣,5~7天噴1次,連噴2~3次,可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
2. 干燒心。結球葉菜類蔬菜,如大白菜、甘藍的干燒心,也是由于缺鈣導致。主要在心葉上表現癥狀,使心葉邊緣呈不均勻的褪綠,并逐漸黃化、變褐,直至干邊、萎縮,葉片似紙薄。在土壤中鈣含量充足的情況下,栽培中氮肥施用過多、耕層太淺及土壤干早是造成植株對鈣吸收利用不足,導致大白菜、甘藍出現干燒心的重要原因。
防治措施:平衡施肥,多施腐熟的有機肥,忌偏施氮肥,配合適量的磷、鉀肥。高畦直播,減少傷根,增加土層厚度。結球期保持土壤濕潤,避免忽干忽濕。包心期葉面噴施0. 7%氯化鈣和 50mg/kg萘乙酸的混合液,或1%過磷酸鈣溶液,隔5-7天噴1次,連噴3次。
3. 心腐病。芹菜心腐病也是由于缺鈣造成的,主要發病癥狀是芹菜外葉深綠,心葉黃化、變褐,逐漸變黑腐爛。拔出植株后可見根系少,呈黃棕色,根尖生長點死亡。土壤中鈣的含量缺乏,或土壤中鹽離子濃度過大、氮肥施用過多是造成芹菜缺鈣的重要原因。
防治措施:平衡施肥,多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氨肥,尤其是銨態氮的使用量,配合適量的磷、鉀肥。合理灌溉,避免忽干忽濕,不使畦面過于干燥。葉面噴施0. 5%氯化鈣或0. 3%硝酸鈣溶液和0. 2%硼砂溶液的混合液進行預防。
如何補鈣效果好
1. 葉面噴霧,噴灑部位要準確。幼嫩部位易缺鈣,要重點噴灑植株的幼嫩部位。如葉面補鈣時重點對莖尖生長點以下30厘米的距離噴施,同時重點噴施幼果,適宜的補鈣時期為幼果形成后。葉面補鈣時要選擇好的鈣肥產品,例如分子小、植株易吸收的產品。
2. 合理澆水、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鈣肥的吸收與水分息息相關,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才能促進鈣肥吸收。澆水時應均衡澆水,不能突然大灌一水,又旱上好幾天,應小水勤澆,保持地面見干見濕,以保證根系正常吸收礦質元素。出現缺鈣癥狀要注重根系的養護,確保根系健壯,功能良好,才能把鈣肥吸收上來。鈣肥沖施時,要避免與磷肥同時使用,否則會反應產生沉淀,還要減少鉀肥等使用。
3. 底肥中注意補鈣。鈣肥需求量大,單靠葉面肥是很難滿足蔬菜生長需要的,葉面噴霧只能作為應急措施或者輔助措施,而不能單靠葉面肥補充。菜農要注意提前補充鈣肥。
一是熟石灰、石灰氮等,可以與有機肥一起撒施到土壤中,結合高溫悶棚,既可以調節土壤酸堿度,又可以殺滅病原菌、線蟲,還可以補充鈣肥,一舉多得。
二是底施多種含鈣肥料,如硝酸鈣、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等。目前市場上的鈣肥主要是硝酸鈣,既可以底施,也可以沖施,使用方便。
摘自《中國蔬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