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彝族小伙賣山貨 變身脫貧帶頭人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如果用一個字總結過去這幾年,在杞沅聰的字典里,一定繞不開“拼”這個字。

  十三歲那年,杞沅聰被父親用摩托車送到離家170公里外的楚雄市讀中專。路上5個小時的風塵仆仆,對比城市里的熱鬧繁華,讓這名第一次出村進城的少年“想拼命留在城里”。如今十九年過去了,32歲的杞沅聰不僅沒有留在城市,反而回到家鄉云南省大姚縣三臺鄉,“拼”出了一個藏在山旮旯里的“山貨王國”。“家鄉需要我,我也需要家鄉。”新農人的身份,讓這名曾經想要拼命逃離大山的青年,義無反顧地扎進了故鄉漫山遍野的核桃林里。

  返鄉新農人“拼”出

  “山貨王國”

  對于要不要讓杞沅聰“子承父業”,杞家曾有過嚴重分歧。2005年,杞沅聰即將中專畢業,三年的學習讓他擁有了修車的手藝,卻也為留在城里打工還是回家繼續父輩的山貨買賣生意而猶豫不決。“好不容易走出去讀了書,靠手藝在城里過安穩日子,哪里不比回這山溝溝好?”母親用最簡潔又直接的理由,希望兒子能留在楚雄“當個城里人”。“家里兩代人都靠山上這點核桃、松子過活,老的已經一輩子困在山里,年輕人能走出去就走出去。”父親也支持妻子的想法,他怕還是少年的杞沅聰,自此要一輩子留在鄉村。一邊向往城市的生活想拼命留下來,另一邊卻又放不下從小就接觸的家鄉“山貨”,雖然很糾結,但16歲的杞沅聰,卻更偏向于留下來“子承父業”。

  2006年,中專畢業后,杞沅聰在城里的4S店干了半年,終究還是回了三臺鄉,跟著父親販賣核桃等家鄉特產山貨。這一干,就是14年,爺爺和父親相繼“退休”,他也從懵懂少年變成了家里挑大梁的第三代山貨商人。2019年7月,為解決三臺鄉黃家灣村委會貧困戶增收問題,電商平臺在大姚縣落地投入建設。此時腦子靈活,對電商有一定基礎,并且對當地核桃的性狀和特色非常了解的杞沅聰,成了不二人選。“不能只賣沒有任何加工的核桃,加工過的產品才能賣好價錢。”合作社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起自己的加工廠。杞沅聰利用電商平臺提供的啟動資金,帶領鄉親們迅速建立起了核桃工廠。“貨源有了,產品也能加工了,接下來,就是怎么把山貨賣出去。”2019年10月,經過三個月的籌備,杞沅聰他們在電商平臺搭建的“彝家食品旗艦店”正式上線,店內主攻“大姚紙皮核桃”銷售,同時也售賣松子、蕓豆等本地山貨。

  “店鋪自2019年10月上線以來,累計訂單達18萬筆,月平均訂單1.5萬單,月銷售收入85萬元。”截至2020年12月10日,合作社線上線下總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短短一年時間,杞沅聰和他的大姚彝王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拼”出了一個藏在山旮旯里的“山貨王國”,也“拼”出了一條 “電商+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基地+加工廠”的電商扶貧之路。

  山貨變“網貨”

  貧困鄉變電商鄉

  大姚縣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山區農業貧困縣,山區面積占81.7%,平均海拔在2100米以上。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土壤等因素,不適合一般農作物的生長,但較為適宜核桃、板栗、松子等林果生產,所產的薄殼核桃具有殼薄、仁白、肉厚、味香回甜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據統計,目前大姚縣核桃種植面積達163萬畝,每年核桃產量達3.67萬噸,有著“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

  然而就是這個“守著金山銀山”的鄉村,過去卻是一個“刀耕火種,林果自產自吃,全縣最閉塞落后”的山旮旯,“十年前,這里就連手機、電視的普及率都還不及50%,大多數人連電商這個名詞都不曾聽說過。”“以前核桃賣不上價,客商的收購價每斤只有5元左右,2019年杞沅聰他們組織上門收購,收購價達到了每斤10元,我們家的800多斤核桃仁賣了8000多元,現在有了核桃也不愁賣了。”如今,通過電商平臺,村民黃家文的愿望正在逐步實現,“去年搬到了山下的新房里,今年應該可以買一輛小轎車了。”類似杞沅聰這樣通過電商創業的青年,在當下的三臺鄉越來越多。“在‘杞沅聰們’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回來創業,目前全鄉超過500人正在網絡平臺上從事電商或與電商有關的工作,一年時間增長了十多倍,這里也從原來的窮鄉僻壤變成了遠近聞名的電商鄉。”

  電商平臺助云南核桃產業

  升級突圍

  2020年,杞沅聰走完了全省所有與核桃有關的鄉鎮,他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云南核桃的銷售找到適合的方式。9月份,他還與鄉政府成功策劃了“三臺百年古樹核桃認購”活動。當時,“大姚核桃”四個字搜索詞在互聯網指數達到歷年來最高,當天就讓560多棵超過百年的核桃樹實現了互聯網認購,拉動整個大姚縣當月核桃網上銷售額達到200萬元。

  “售賣初級產品,我們永遠處在產業鏈的最底端,核桃賣不起價,也很難有自己的品牌,只有深加工,擴大銷售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才可能讓大姚核桃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今年,杞沅聰還準備在政府的支持下擴大加工廠的規模。

  過去,作為種植戶的下游,杞沅聰“低買高賣”——先從種植戶處以較低的價格收購核桃,然后再去找工廠或者更大的收購商以更高的價格售賣。創業的前幾年賺到不少錢,但吃虧的時候也不少。2013年,因對市場趨勢判斷失誤,杞沅聰大量收購的核桃沒有了銷售渠道,全砸在了手里,一下子虧損了七八十萬,把之前幾年掙的錢全賠了進去。

  現在,作為帶頭人,杞沅聰在大姚縣城建有倉儲基地,在昆明設立物流基地,建立電商團隊。合作社返聘入社貧困戶員工60余人負責核桃樹中耕管理、核桃采摘和烘烤、收購和裝卸,5名電商專業人才負責電商管理、策劃、美工、客服的工作。年支付工資110萬元左右,并為入社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分紅數百元,以高于市場價0.5元的價格優先收購社員核桃,最大努力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致富,帶動產業發展。

  大山深深,處處黃金。從“出不去、進不來”,到現在山貨進城,變成黃金,一年時間,杞沅聰帶領著合作社的社員,在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未來,我希望開創縣域公共品牌,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引導農戶改變種植結構,用數據引領市場,讓我們的山貨越賣越好,讓大姚核桃真正變得有競爭力。”

  摘自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