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本期,編輯梳理了新年以來北京市各級法院陸續宣判的一批不同民事情形下首例適用民法典的案件,以期通過法院判決,以案釋法,更具象地了解民法典。
男子跌落糞池溺亡 土地權屬明確責任
2018年3月,楊某之子李甲在等待其女友使用涉案廁所時,由于緊鄰廁所入口處的化糞池水泥蓋板斷裂,致使李甲跌落化糞池而溺亡。
事發后,楊某先后起訴了海淀區多家單位,但經法院調查,該廁所及化糞池并不屬于相關單位的管轄范圍。根據調查結果,楊某得知涉案廁所及化糞池在北京某公司的土地權屬范圍內,遂將該公司訴至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索賠醫療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各項損失。
石景山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民法典規定,案涉廁所及化糞池作為構筑物,其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因管理、維護缺陷而發生倒塌、塌陷致人損害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應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被告公司雖否認系涉案廁所及化糞池的建設者、管理人和使用人,但結合調查情況,足以充分證實涉案廁所及化糞池位于被告土地權屬界線范圍之內。由于被告未能提交足以反駁的證據,且未能證實涉案廁所及化糞池存在其他建設者、管理者或明確具體使用者,在此情況下應予認定被告對其土地上的涉案廁所及化糞池行使所有者或管理者之職責。
由于被告不能充分證實其已盡到對涉案廁所及化糞池修繕、維護等管理義務,故法院認定其對李甲溺亡存在過錯,且該過錯與李甲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同時,事故發生時,李甲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對自身安全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亦應對損害后果承擔部分責任。
據此,石景山法院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一審判令被告賠償楊某各項損失124萬余元。宣判后,當事人均未當庭表示上訴。
法官庭后表示,民法典中增加了建筑物、構筑物塌陷損害責任,為解決現實中因建筑物、構建物塌陷所導致的侵權糾紛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本案中,在認定被告對于案涉廁所、化糞池具有所有者或管理者之職責的情況下,被告并未證明其已履行了相應管理義務,故應承擔賠償責任。
成年女兒被趕出門 主張居住權無基礎
王迪(化名)系王家和(化名)與李芳(化名)所育之女,王家和與李芳早年離婚,雙方協議王迪由王家和撫養,涉案房屋歸王家和所有。據了解,王家和曾承諾王迪可隨他共同生活在涉案房屋內。
此后,王家和與張楊(化名)再婚。2008年,涉案房屋產權進行了變更,增加了張楊為房屋共有權人,占50%的份額。之后,張楊將王迪趕出家門,不讓她居住在涉案房屋內。為維護自身權益,王迪依據王家和與李芳簽訂的離婚協議及王家和單方書寫的承諾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其對涉案房屋享有居住權。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此案審理后認為,王家和與前妻李芳之間簽訂的離婚協議中約定王迪由王家和撫養,涉案房屋歸王家和所有,但王家和與李芳在協議中分割房屋時沒有為王迪設立相應權利。盡管王家和曾單方承諾王迪可在涉案房屋中居住,但該承諾應視作王家和作為王迪監護人應履行的監護義務,而非法律意義上的居住權。
據此,海淀法院認為,王迪目前已是成年人,其要求確認對涉案房屋享有居住權的訴求無權利基礎,其主張既不具有民法典施行前的相關法律依據,亦不符合民法典中關于居住權的規定,故法院不予支持,判決駁回了王迪的訴訟請求。
法官庭后表示,對居住權,我國民法典施行以前未有法律規定,今年開始施行的民法典對此進行了規定,明確設立居住權不僅需要居住權人與所有權人訂立書面合同,就當事人姓名、住宅位置、居住條件和要求、居住期限等事宜進行約定,而且還需要向登記機構申請辦理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此外,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居住權章節的相關規定。
公司跑路業主解約 合同解除時間明確
2019年3月,邊先生與某裝飾設計公司簽訂了住宅裝飾裝修工程系列合同,并在合同簽訂當日交付了定金,后續支付了施工款。該裝飾設計公司本應在2019年7月初開工,但直至7月底也無人到場進行施工。邊先生多方找尋后,發現該公司已經“跑路”。
為維護自身權益,邊先生將該裝飾公司訴至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其與該裝飾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并要求該公司返還定金及已付價款。由于該裝飾公司處于停業且無人經營狀態,法院依法進行了公告送達。
庭審中,在法官釋明解除權性質及行使方式后,邊先生認為因7月底后未有施工發生,故其與裝飾設計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已于2019年7月底解除。隨后,法官詢問邊先生是否在起訴前向對方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邊先生表示當時沒有明確說明,之后就找不到裝飾公司的工作人員了。
西城法院對此案審理后認為,依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如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的方式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本案中,判定雙方簽訂的系列合同解除時間為起訴書副本公告屆滿之日。因雙方爭議發生在民法典實施前,因此法院依照我國合同法及擔保法的相關規定,對該裝飾公司因違約導致合同解除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相應認定,判決該裝飾公司退還邊先生定金及已付價款。
民法典相關規定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五百六十五條第二款 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條第二款 因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的原因,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
(徐偉倫 王文洋)
摘自《法制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