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種養結合奔富路 訂單農業降風險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劉杰是安徽省靈璧縣朱集鄉湖光村的種糧大戶,這幾年他和兒子劉飛飛利用種植的玉米、黑麥草等養殖白鵝,每年出欄白鵝5萬只,純利潤達到100多萬元,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鵝司令”。

  6月28日,記者來到靈璧縣朱集鄉湖光村,在一片水洼處,記者看到一群群白鵝正在嬉水吃食。水洼旁邊搭建的四五個養殖大棚,就是劉杰創辦的養鵝場。“俺以前在宿州市里工作,因為感覺農業有前途,2011年回鄉創業,在村里流轉了700畝土地,種植小麥、玉米、黃豆等。”劉杰今年55歲,剛開始他對農業知之甚少,就知道埋頭種地,之前的一兩年還能有些利潤,但隨著種植成本越來越高,利潤空間逐漸減小。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杰了解到山東某農科院需要制種基地合作,他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于是北上山東,和科研人員溝通,愿意把自己的種植農場當作該單位的制種基地,一次次的溝通終于感動了對方,2013年他和這家單位簽訂協議,開始共同從事制種生產。

  “制種雖然辛苦,需要一遍遍的挑選優良品種,但利潤比種糧食高,以小麥為例,每斤制種利潤要高0.2元左右。”劉杰說,每畝小麥制種要生產1200斤左右,算賬下來,要多賺近200元。由于有了穩定的收益,劉杰的農場越做越好,目前帶動20多戶脫貧戶一起參與制種生產。

  劉杰的兒子劉飛飛是一名90后,在部隊服役八年,前幾年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幫助父親一起搞農業。在從事制種生產的空閑時間,劉杰從2015年開始利用村里閑置的林地養殖土雞。“我在林地里種了400多棵桃樹,在樹下養殖3000多只土雞,那幾年效益也不錯。”劉杰告訴記者,由于他采用散養模式,喂養的都是自己種植的玉米等農作物,土雞生長的周期長,肉質比較好,受到市民認可,每年都供不應求。但是沒想到四年前的一場大水,在短短一天內就把他的養雞設施全部沖毀,死亡土雞2000多只。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劉杰決定放棄養雞,改行搞別的養殖項目。

  劉飛飛主動要求外出學習考察。2017年下半年,他打聽到江蘇省豐縣有一家公司可以簽訂協議養鵝,就去進行實地考察。“俺村里有一片水洼長期閑置,我就想那里完全可以改造成養鵝的好地方。”說干就干,他從這家公司以每只15元的價格買了3000多只鵝苗。“當時對于養鵝,可以說一竅不通,靈璧縣沒有大規模養鵝的經驗可學,一切都要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劉飛飛又去了江蘇省徐州市的一家種鵝廠考察學習,接受養殖的專業培訓。“養鵝關鍵要把控兩點:一個是飲食的干凈衛生,還有一個就是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經過一兩年的發展,劉杰父子不僅養鵝成功,還創辦了家庭農場。

  “我覺得養殖必須要有訂單保證,否則,不要輕易投資。”劉飛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養的白鵝生長周期是70天,每年可以出欄5批次,每個批次養殖4000只左右。每只9斤重的白鵝養殖成本是50元,訂單協議收購價格是每斤10元,也就是一只90元,除去15元的種苗成本,每只白鵝的利潤達到25元,一年5萬只白鵝也就有了近125萬元的利潤。

  為減少養殖成本,劉杰父子自己種植玉米、黑麥草等植場,基本不用購買飼料。由于市場行情好,這兩年很多人紛紛慕名而來向他們取經。他們也毫無保留地為農戶提供養殖技術指導,并采用領養或代養模式,將鵝苗發放給養殖戶,提供飼料、疫苗、養殖技術等,鵝的銷售由合作社承擔。目前,周邊的不少村民都愿意加入養殖白鵝的隊伍,而劉杰也希望注冊自己的品牌,將來從事白鵝深加工,增加利潤。

  (劉    剛)

  摘自《安徽日報農村版》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