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苦難的種子愛的花——我所知道的石楠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我知道石楠老師,已經有40年了。

  1982年,我在山東醫學院工作,在《清明》雜志上讀到了石楠撰寫的長篇傳記文學《張玉良傳》。主人翁張玉良苦難曲折的經歷,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用了一個通宵,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隨后,《張玉良傳》被許多報紙刊物轉載,還被多家電臺改編為廣播劇連續播出。張玉良的故事,成為那個時期我們青年人熱烈討論的話題。

  《張玉良傳》描寫了一個被時代和生活逼入青樓的女畫家,和一個老同盟會會員、民國舊官僚的情愛故事。它是那樣生動、曲折、出奇,還勵志。我十分佩服作者的勇氣和才氣。從此,我記住了安徽有一個女作家,名字叫石楠。

  1998年,中央大規模異地交流干部,我從山東泰安市交流到安徽安慶市工作。安慶是石楠的家鄉,也是她工作的城市。《張玉良傳》就是她在安慶圖書館做管理員時創作的。到了安慶,我才真正結識了仰慕已久的石楠老師。

  那年,石楠60歲了,仍處在創作的旺盛時期,在省市作協都有職務,還是全國作協的會員。寫作、講課、會議,各類活動應接不暇,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但她總是對讀者,對各類報紙雜志的要求十分熱情,對那些青年文學愛好者來者不拒。我第一次見到她,就像學生見到了老師,而她則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和石楠在一個城市工作、生活,讀她的作品就更多了,也讓我更加理解了真正的石楠。

  她是當之無愧的著名作家。但她既不是出身書香門第,也不是大家小姐,而是一顆苦難的種子,在大別山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開出的愛的花朵。

  石楠的苦是與生俱來的。她出生在大別山深山區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母在她之前已經連生了4個女孩,都因養育不起送給了別人。其實,那時在極度貧困的鄉村,棄嬰送人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如果家境極為困難,生下來的又是女孩,父母就會把嬰兒包好,放在那些沒有孩子的人家門口,然后點燃一掛爆竹,迅速躲到暗處含淚偷看,等待別人把孩子撿走,黯然回家,痛心不已。

  石楠一出生,父親對她的選擇依然如此。

  母親急了,哀求她的父親和祖父,留下這個可憐的孩子吧。祖母也幫著說話,一家人艱難地決定把她留下了。取名純男,小名男伢,全家人都盼著母親再生的是一個男孩。石楠應該是老五,但在石家成了老大,對待之后出生的弟弟妹妹,她一直作為長姐去擔當,不到8歲就去撿木梓、放牛、割草、砍柴……

  石楠的苦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誰也不會想到,一個生下孩子都要送人的貧苦農家,會成為專政的對象。但石楠的家庭確實就是這樣。

  石楠的祖父是一個鐵匠,常年輾轉在東流、貴池、青陽一帶,打鐵為生。他一錘一錘地打下去,一分一厘地省下來,就是想買幾畝田養家傳后。機會終于來了。1948年,那些被1947年劉鄧大軍建立的民主政權趕跑了的地主、富農,在黃百韜兵團的大軍壓境下又回來了,但這些有錢人到底還是聰明,他們已經深知國民黨政權岌岌可危,紛紛把土地廉價賣出去。石楠的祖父做夢也沒想到,他一生打鐵的積蓄能買下幾十畝好田。當他把田契攥在手心里的時候,喜極而泣,突發腦溢血去世了。不到一年,太湖就解放了,她的祖父留下的土地,幾乎還沒有見到什么收成,就成了父親地主分子的帽子,石楠也就成了地主的女兒。此后,石楠的苦可想而知。

  石楠的苦也是那些過往的時代共有的。她出生在日本侵略者鐵蹄蹂躪下的舊中國,新的人民政府重整山河時,她因貧窮和地主女兒的身份無緣學堂。十六歲時,在別人高中畢業的年齡,她才進入太湖中學,中學一畢業就趕上了那個特殊時期。她在中學的成績是極好的,卻還是只能選擇到安慶市的一家集體小廠就業。當時一個月只有12元錢的工資,她還要拿出5元寄回家,幫助父母維持生計。安慶離太湖一百公里,她為了節省車票,甚至好多年都不能回家過春節。

  石楠的苦也有自我加壓的苦。孩童時期,她無緣書桌,但學校里傳來的瑯瑯讀書聲,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她。她常常站在學校圍墻外聽讀學字,還參加過掃盲班。有一次放牛時趕讀借來的《水滸傳》,牛吃了人家的秧苗,還挨了父親的棍棒。參加工作后工資微薄,還要雷打不動地寄錢補貼父母,自己所剩無幾,她首要的還是買書,經常是填了腦子,餓了肚子。

  后來,她被調入安慶市圖書館當古籍管理員。已經是要養護三個孩子的家庭主婦,依然苦學古漢語,苦讀經典名篇,幾乎每天都做卡片、背詩文,還會時常寫一寫自己看書的感想體會。她的時間,都滲透到一本又一本的書籍中去了。

  她寫出處女作《張玉良傳》后,一發不可收,又相繼寫出了幾百萬字的小說散文。近年,因視力減退,又開始學習中國畫。在她的筆下,墨荷、綠竹、粉桃、紅橘、蠟梅,都充滿了靈氣。有一年她來北京,送我一幅“壽桃圖”,至今掛在我的書房里,每每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奮斗者的力量。

  人性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力量。苦難入心要發芽。石楠越苦越向上,越苦越向善。而文學就是一盞明燈在引導著她。蘇聯大文豪高爾基說過,“事業是欄桿,我們扶著它在深淵的邊沿上走路”。對石楠來講,讀書就是她愛心的發源,文學事業就是她生命的欄桿。愛,對人的愛,對苦難者的愛,幾乎滲透到她的全部作品中,貫穿于她的人生之路。

  石楠愛她筆下的那些苦難者。她許多次文學報告的題目就叫《我為苦難者立傳》。她的文學開山作品是《張玉良傳》,張玉良是苦難的,又是傳奇的。她寫歷史上的苦難者《寒柳——柳如是傳》,她寫有革命生涯的苦難者《美神——劉葦傳》,她寫生活中的苦難者《她被遺棄了嗎》。她不僅寫那些和她命運相近的女性,還寫有名氣但命運并不順暢的名家劉海粟、張恨水、亞明,等等。毛姆說過,“作家更關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生”,石楠就是通過作品中主人翁的苦難挖掘,去展示她對人、對人性的愛。

  石楠愛那些喜歡她文學作品的讀者。石楠每一部作品面世,就會引來眾多的“石粉”,每天都會收到粉絲的來信,單《張玉良傳》的信件就有上萬封。她會盡可能地去回復,書信是她和讀者間的橋梁。盡管她寫的是小說,但是有些讀者對書中人物情況往往打破砂鍋問到底,每一次發問,她都會細心研究,后續再不斷改進。我的老同事鄭春林同志,在石楠家鄉太湖任過縣委書記,后來又是石楠的鄰居,他向我講過,對那些來拜訪的讀者,石楠老師都像親人一樣接待關心幫助。

  其實,我也是一個受石楠鼓勵幫助的讀者。我是石楠文學作品的第一批讀者,來安慶工作又結識了石楠老師,我們經常見面,每次聊得最多的還是一些關于文學的話題。2018年清明期間,我已經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回老家為父親掃墓之后,想到自己幾十年在外奔波,不禁思緒萬千,連夜寫了一篇《清明·父親》,發給了石楠老師。她說,情是散文之魂,你把對父親的感情和對家鄉的感情寫出來了,這就是好文章。她還鼓勵我要多寫,要在刊物上公開發表。

  后來,一位好朋友把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散文推薦給安徽一家叫“同步悅讀”的網絡平臺。這個平臺聚集著一批知名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也有很多是石楠老師的粉絲,我每次有文章發出,她都點贊,還給予熱情的鼓勵。在和我微信私聊中,還會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去年,我寫長江大水,用了在網上查閱的安慶長江水文數據,她的朋友告訴她說數字有誤,她第一時間轉告我,我及時做了糾正。她現在視力較差,不便看太多文字,但我每次給她發東西,她都極其認真地回復、評價,讓我十分感動。

  石楠熱愛生活和生養她的故鄉故土。知道石楠苦難經歷的人,都認為生活對她是不幸的,甚至是不公的,但她對故鄉、對安慶、對太湖,充滿著熱愛和深情。用她的筆墨謳歌她,贊美她。我就是在她筆下知道了天華尖,知道了筆架村,還知道了太湖有一種野生烏桕樹,它的種子叫木梓,可以榨油點燈。還結識了太湖的一批批創業者,和一些極富愛心的山村教師。去年,我為太湖的一位青年創業者汪福建寫了一篇短文,石楠看后給予贊許,還推薦給《安慶日報》副刊發表。

  石楠愛安慶,更愛安慶的文化事業。我在安慶工作時,整天為安慶的發展著急,從城市建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大工程推進,到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村災后恢復重建,幾乎是用盡全力。但每每見到石楠老師,她總是會對我說,文化是安慶的一大優勢,文化方面要多做一些事情。這些樸實的叮囑,也讓我全方位地審視安慶、思考安慶。這里是千年古城,百年省會,歷史悠久,文人薈萃。方苞、姚鼐、劉大櫆、陳獨秀、趙樸初、張恨水、朱光潛,都是安慶人。改革開放以后,這里也出現過“天云山傳奇”,有過“月亮灣的笑聲”,還有劃破夜空一樣的詩歌流星——海子。

  歷史的底蘊和安慶人民的文化情懷,推動我們在世紀之交做成了一批文化工程,如黃梅戲《徽州女人》《我是你的一雙眼睛》《知府黃干》《孔雀東南飛》,還有陳獨秀墓的修繕和獨秀園的建設,趙樸初舊居修復開放,安慶師范大學的建設申報,等等。

  石楠老師曾經說過:貧窮是我的財富,苦難是我的老師,沒有坎坷磨難,就不能算完美的人生!

  苦難不是石楠的選擇,她是無奈的,但對愛的追求是石楠選擇的,她的愛是深沉的,真誠的,厚重的。這是她創作的力量源泉,也是她的文學作品的根本價值!

  (趙樹叢)

  摘自《新安晚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