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浙江省臺州市民曹興權在東海邊一個偏隅的海島村里發現“寶藏旅游地”,玻璃吊橋、時光隧道、天空之境……“沒想到這個山間小村竟藏著一座‘鄉村迪士尼’!”
曹興權說的這個“寶藏旅游地”位于浙江臺州玉環市干江鎮上棧頭村。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上棧頭村的碧海、藍天、巖礁、海鷗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但遺憾的是,人們只是觀海聽濤,上棧頭村留不下游客,美景也難以“變現”。
如何把美麗風景變為美麗經濟?經過多方調研考察,上棧頭村決定斥資700萬元建設游樂設施——玻璃吊橋,以“村民49%+村集體51%”的股份眾籌方式籌措資金,并成立公司開發運營。起初不少上棧頭村村民持觀望態度,周邊一些村的村民也等著看笑話:這么偏僻的地方建座玻璃吊橋,誰會來玩?
然而7個月后,上棧頭村玻璃吊橋建成,面朝大海,飛架懸崖峭壁之上。2018年12月23日,玻璃吊橋投入運營,在溫臺地區迅速躥紅,不到4個月,門票收入達到400多萬元。
先前觀望的村民坐不住了,主動向村委會提出要追加入股。于是上棧頭村啟動新一輪“股份眾籌”。兩三年間,上棧頭村陸續投入4000多萬元建成十多個游樂項目。在旅游項目帶動下,上棧頭村集體經濟從負債20萬元到年收入1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上棧頭村的實踐是當地探索“農民持股共富”的一個縮影。作為股份合作制發源地之一,玉環市借助2018年全國第三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東風,“農民持股共富”模式讓全域33.68萬農民全部變成了“股東”,讓資金變成了股金,讓資源變成了資產,不僅有效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更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共同富裕之路。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先富帶后富畫出鄉村“共富圈”的實踐在玉環各地“開花結果”。玉環市委書記吳才平說:“讓農民變“股東”,走出一條以產業項目和民營經濟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子,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黃 筱)
來源:新華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