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客在四川省威遠縣嚴陵鎮鴨子村的劉學州李子園里摘下一個李子,放到秤上一稱,整3兩。她咬下一口:“你這個李子又大又好吃,是該發財哈。”“發啥子財喲,一畝地就萬把塊錢,不過品種還可以。”劉學州說。
劉學州以前在一家企業上班。2010年,他在街上見一個賣果苗的老板在那里“吹”,說嫁接如何如何好。于是他利用工余時間到處觀察,也在網上尋找好桃苗做砧木,找好的李子品種做嫁接苗做實驗。
由于初學嫁接,成活率極低,一季不行二季接著來,一年不行二年接著試,邊學邊練習,其間劉學州選定了一批優秀品種,三年過后,不僅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而且培植出了個大口感好的桃李品種。第四個年頭上,眼看自己嫁接的新品種正式生產了,可偏又出現了爛果。他把果子拿去向縣上的專家請教,拍照片在網上咨詢同行,同時,用施用有機肥、科學修剪枝條來改善果樹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第五年終于見到了高產好吃好看的李子,當年 40多株桃李樹就收入了1萬多元。
劉學州邊種邊流轉別人的荒地擴種,到第六年就增加到了4畝地,種了200株。果樹多了,他也更累了,白天上班,全靠下班回來的黃昏和晚上管理果樹,施肥、澆灌、修枝、疏果等所有工作都是加班完成。為了方便晚上勞動,他專門買來礦燈,常常干到深夜11點到12點才睡覺。有時剛剛進到果園,天突然下起雨來,哪怕已經是晚上9點了,雨停后他也還要到果園勞動兩三小時才睡覺,因為多延誤一時就會給果子帶來一時的影響,比如疏果,不及時把多余的摘掉,這些果子就會在樹上白白消耗養分。
一分付出一分收獲。去年他的4畝地收入了4萬元,今年已賣了1萬多元,不出意外收入不會少于去年。因為他這(桃)李子一般單個重都有二到三兩,外表像李子,口感像桃子香甜、像李子清脆,完全沒了李子的苦澀,顧客非常喜歡,每斤賣6元到12元,雖然有幾百米的泥巴路,可還是有不少游客、商家到地里采摘、購銷。劉學州說,如果這段路將來硬化的話,他的李子根本不用自己挑到街上去賣,商販進來也容易搬運。
現在,劉學州又增加了桃子、柑橘等品種,面積增加到了40多畝。他的理想是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上市。
(唐兆權)
摘自《四川農村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