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曉鳴股份”或“公司”)是集祖代和父母代蛋種雞飼養、蛋雞養殖工程技術研發、種蛋孵化、雛雞銷售、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引、繁、推”畜牧養殖企業。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曉鳴股份采用“集中養殖,分散孵化”的商業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國蛋雞產業生物安全第一品牌,公司目前是中國規模化海蘭祖代、父母代種雞養殖基地之一,生物安全水平、代次、競爭力均在中國蛋雞制種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形成垂直傳播疫病凈化模式
目前,我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已由傳統免疫轉向從根源凈化。從曉鳴股份全國第一個蛋雞“生物安全隔離區”的建成,到蛋雞行業內第一家“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授牌,連續6年通過國家禽白血病凈化示范場認定,堅定了企業走生物安全建設與動物疫病凈化的有機融合道路的決心。2021年12月,公司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禽白血病凈化場”。
蛋種雞垂直傳播傳染病是制約蛋雞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依據《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的主要任務要求,公司持續將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等垂直傳播疫病凈化工作列為疫病防控與凈化的首位,保持禽白血病、雞白痢沙門氏菌病、雞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四大疫病凈化目標,在種禽場禽白血病、雞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病學基礎上,在生物安全體系的大環境下,采用血清學方法或分子生物學方法,對種禽場禽白血病和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狀況進行調查;分離鑒定流行株,對其生物學和免疫學特點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試驗比較不同血清學或分子生物學方法對檢測樣本的檢測效果,篩選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檢測技術;設計動物試驗,研究禽白血病和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最適檢測樣本、首次檢疫時間、檢疫間隔期等,制定血清學或病原學檢測技術方案。針對血清學或病原學陽性雞,采取剔除或撲殺等措施進行淘汰,凈化種禽場不同代次雞群;調查分析禽白血病病毒和雞白痢沙門氏菌水平傳播機制,研究切斷種禽場內、場間兩種疫病水平傳播途徑的方法和措施,制定控制兩種病原水平傳播的技術方案。
公司總結近10年的凈化工作成果,逐步建立垂直傳播疾病的快速檢測體系,持續優化主要垂直傳播疾病(雞白痢、白血病和傳染性貧血)的凈化標準,重點開展種雞場垂直傳播疾病凈化的技術路徑、操作方式和評價體系研究,形成一套科學實用、便于推廣的凈化模式,以技術培訓和座談交流等方式示范推廣垂直傳播疾病的預防和凈化措施,帶動寧夏全區家禽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位一體”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現代化生物安全體系指通過各種措施避免或控制有害生物因素對動植物、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損害或威脅時各種措施相互聯系形成的有機整體。
公司經過長期探索實踐,形成了以外部生物安全、內部生物安全兩大類,基礎生物安全、結構生物安全、運作生物安全和文化生物安全四大板塊為核心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曉鳴股份生物安全體系。
1.基礎生物安全
基礎生物安全即外部生物安全。是從阻斷和消除傳染源的角度來實施建設,基礎生物安全的核心是科學合理的選擇養殖場的場址。科學合理的選擇養殖場的場址,對于規模化雞場疫病的防控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整個生物安全體系的基礎和根本。曉鳴股份在選擇養殖場場址時,主要依據當地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家禽養殖與疫病流行情況等確定養殖場場址。
曉鳴股份養殖基地坐落在賀蘭山東、西兩麓的洪積扇荒漠草原。東麓有位于寧夏永寧縣境內的閩寧養殖基地、青銅峽市境內的青銅峽養殖基地;西麓有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境內的阿拉善養殖基地。這些地區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地勢平坦,無湖無泊,無遷入候鳥帶來的禽類疫病傳播風險;人口稀少,空氣清新,無工業污染;有賀蘭山脈為天然屏障,能夠阻擋強對流空氣和飛禽攜帶疫病的傳播,隔離條件良好;禽類飼養量少,禽類疫情極少發生;具有可靠的電力保障、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充足的飼料原料供給;無自然保護區、風景旅游點、水源保護地等需要特殊保護的環境敏感對象。
2.結構生物安全
結構生物安全為內部生物安全。是通過養殖區域內的規劃布局,實現各結構的功能性隔離,打到切斷傳播途徑的目的。結構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養殖場、孵化廠、飼料廠等內部各單元及單元內部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養殖、孵化、飼料廠(場)內部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是整個生物安全體系科學有效運轉的重要基礎保障。就養殖基地而言,養殖基地內部各功能區及其內部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對于有效防控疫病,降低疫病風險,保障養殖生產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曉鳴股份各養殖基地周圍由圍墻或鐵絲網或隔離溝與外界隔離,基地內部劃分為養殖分場、集中管理區、糞污處理區、病死雞處理區等。各分場原則上又劃分為生產區、生活區。生產區為進行種雞飼養的區域,主要是雞舍和場區生產道路;生活區為員工食宿生活的區域;集中管理區為種蛋、藥品、生產物資、供暖等集中管理的區域。集中管理區、生活區在上風向,糞污處理區、病死雞處理區在下風向。各區之間由圍墻或鐵絲網或防疫隔離溝等隔離,并用標識牌(如生產區)標識。在集中管理區和生活區內設立辦公場所;同時設立隔離區,對進入生活區和生產區的人員進行隔離。進入生產區的人員首先須在集中管理區隔離24小時后進入生活區,在生活區再隔離24小時后方可進入生產區。養殖基地與交通主干道距離5公里以上;各養殖分場之間距離原則上500米以上。
生產區周圍有圍墻與外界硬隔離,內部分雞舍和生產道路。雞舍根據主風方向與地勢情況布局,一般采取橫向成排(東西)、縱向呈列(南北)的行列式,即各雞舍平行整齊呈梳狀排列,不能相交,各棟雞舍之間距離在14米以上。生產區道路分為凈道和污道,凈道用于飼養員和管理人員進出雞舍、運送飼料和蛋托、轉運雞蛋;污道用于清運糞便、污物、病死淘雞。凈道、污道須嚴格分開,禁止交叉。污道的車輛禁止進入凈道;污道的人員進入凈道,必須洗澡更衣后才能進入。各功能區既要互相聯系又要相對封閉、獨立,以保證降低疫病的發生風險,保障養殖基地安全高效運轉。
各養殖場采取全封閉式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進入基地的所有人員必須登記,經嚴格消毒洗澡隔離后進場;進入養殖基地的所有車輛必須登記消毒,按照規定的線路行駛,降低人員、車輛可能帶來的疫病風險。生產區轉蛋車輛采用軌道化,將雞蛋由雞舍轉入場區蛋庫。飼料飼養系統采用場外設置飼料儲藏室,通過塞盤式飼料自動輸送系統和螺旋自動感應飼喂系統,送到飼料盤,做到飼養人員與飼料零接觸,保證飼料干凈無污染。飲水系統采用賀蘭山深井水,通過不透光自動過濾系統,保證了飲水安全。出糞系統采用軌道式高位落差出糞系統,做到糞車不進場,污道單向化,避免糞車帶來的污染。
3.運作生物安全
運作生物安全為內部生物安全。是以保護易感動物為關鍵技術,實施定期的動物健康監測、實施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運作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運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運作方式的確立與應用,運作效果的評估與改進。只有建立系統完善的運作制度體系,確立并大力推行科學有效的運作方式,實施客觀真實規范的運作效果評估與改進,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運作生物安全的有效運行,真正發揮生物安全體系的保障作用。
多年來,曉鳴股份非常重視生物安全制度建設,制訂并不斷完善生物安全制度體系,2018年組織編寫了《寧夏曉鳴農牧生物安全手冊》,對曉鳴股份生物安全體系的各個方面從縱橫兩個維度做了系統、全面、完整的制度規定。
4.文化生物安全
文化生物安全為內部生物安全。文化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的制度文化、企業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其核心是生物安全意識的樹立與增強、生物安全理念的認同與行動,通過學習、教育、培訓等方式實現生物安全的文化認同。
在曉鳴股份生物安全體系的四大核心板塊中,基礎生物安全和結構生物安全屬硬件保障,一旦規劃設計和布局完成后很難改變。而運作生物安全和文化生物安全則屬軟件保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形勢變化隨時調整,及時修訂完善。生物安全硬件和軟件的無縫對接與完美結合,共同構成科學有效的生物安全體系。
截至2021年末,曉鳴股份現已完善以下生物安全重大項目建設:一是建立單日齡農場,實現以生物安全隔離區為單元的“全進全出”。二是建立正壓潔凈祖代雞舍,提供優質凈化種源環境。三是創新飼料生產工藝,從食物源頭防控疫病傳播。四是依托數字農業項目,推進疾病預警與監測。五是堅持養重于防,以監測為基本手段,凈化為根本目標,利用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平臺,大力開展疾病的綜合防控與凈化工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