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開陽人,我首先就想到了回開陽發展,若是養殖成功,既能立竿見影地為本地生態建設做貢獻,又能為家鄉產業發展探索新思路;即便是養殖失敗,也能積累不少經驗,為下一步養殖計劃作鋪墊。”李響說。
2020年年底,貴州省開陽縣魚上村沙木組搭起了42座白色生態治污大棚,建棚、鋪地、壘土……
2021年2月,李響帶著團隊走遍縣內各個養殖場,以每噸30元至50元買來牛糞并發酵……
一個月后,第一批蚯蚓幼苗進駐培育大棚,生長、繁殖……
當年5月,培育成熟的蚯蚓分批放入其他大棚繼續繁殖……
6月,42個大棚全部鋪滿蚯蚓,望著充滿活力的小生物,李響的臉上總算出現了欣慰的笑容。
棚內幾名工人正將發酵好的牛糞往左右兩邊蚓床上壘,壘出兩條平整的地壟,就像種菜時松完土壘起的“高地”,這“高地”便是蚯蚓的愛巢。
“蚯蚓不挑食,最喜歡吃發酵的牛糞,只需要把牛糞往蚓床上堆,它自己會去吃,到最后剩下的就是蚯蚓和蚯蚓糞。”李響輕輕地起開一層地壟,一團蚯蚓在里面不停蠕動。
“蚯蚓繁殖力旺盛,周期短,一月就能翻一倍,現在開始每過兩月就能收一次,每次收一大半,蚯蚓糞一起收,留下一小部分蚯蚓繼續繁殖,再堆上牛糞就可以了!”
蚯蚓糞是純天然的精微有機肥料,被譽為“有機肥之王”,能改善農田板結,提高土壤肥力,市場價值極高。
“按照預計,2021年可年產蚯蚓干15噸、蚯蚓糞3000噸,按市場價蚯蚓干1.5萬元/噸,蚯蚓糞800元/噸,可實現年收入500萬元。”李響自信地說。
好的產業總是會產生裂變效益,2021年5月,蚯蚓養殖基地被縣委組織部列為特色產業示范點,并牽頭在永溫鎮雙合村以村集體發展模式養殖蚯蚓15畝,花梨高坪村養殖10畝。“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出售蚯蚓種苗,并負責蚯蚓和蚯蚓糞回收。”李響說。
談及發展,李響的眼中頓時有了光芒,“從小了說,就希望大家先跟著我干,最后自己干,一起致富增收;從大了說,就是想通過蚯蚓產業建造一個農業產業綠色循環經濟鏈,既能保護‘綠水青山’,又能創造‘金山銀山’”。
(林 鑫)
摘自人民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