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水管理原則
(一)提溫保墑、以水促肥。開展墑情監測,實時掌握土壤水分、溫度等,科學統籌水肥管理。晚播小苗慎澆返青水,墑情不足麥田在晴天中午以小水濕潤灌溉替代大水漫灌,提墑保溫。
(二)趁墑早追、注重速效。晚播弱苗麥田,根據苗情、墑情、氣溫、降水等情況,春灌推遲到起身期、拔節期,施肥提前到返青期趁墑早施,部分缺墑麥田可結合小水灌溉或降水施用。注意選用硝態氮、銨態氮等速效氮肥或硝基復合肥。前期可適時噴施尿素硝銨、硫酸鋅、含氨基酸、腐植酸或海藻酸水溶肥料、蕓苔素內酯等,促進生長。
(三)隨水追肥、適當增施。在起身期、拔節期結合小麥春灌進行追肥。根據基肥施用量、土壤肥力狀況及苗情確定追肥用量,晚播弱苗麥田一般增施氮2~3公斤/畝、磷1~2公斤/畝,促進生長發育。根據實際補施鉀1~2公斤/畝,壯稈防倒。
(四)后期補肥、葉面噴施。小麥拔節期、孕穗期及時追肥,以氮、鉀為主,注重養分平衡。后期結合“一噴三防”葉面噴施尿素硝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鋅、水溶肥料等,促進養分吸收,抗逆增產。
二、主要技術措施
(一)晚播弱苗。去年“土里捂”“一根針”的晚播麥田盡量晚澆水,若干旱嚴重,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可在日均氣溫穩定在3℃以上時,小水濕潤灌溉,噴水7~10m3/畝,忌大水漫灌。在起身到拔節前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澆第1水,結合澆水畝追尿素硝銨、硝基肥等速效氮肥6~8公斤。適時葉面噴施含氨基酸、腐植酸等水溶肥料或蕓苔素內酯等,促進快速生長,提苗壯苗,增強作物抗逆性。抽穗開花期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澆第2水,隨水追施水溶肥、液體肥7~10公斤/畝。灌漿期做好“一噴三防”,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溶肥、液體肥等1~2次,強化冠層光合功能,促進籽粒灌漿。
(二)其他弱苗。華北麥區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0萬以上,可在拔節期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隨水畝追施尿素10~13公斤。主莖數不足40萬,可分2次追施氮肥,第1次在返青期畝施氮肥3公斤左右,因春季氣溫低,可選用硝態氮、銨態氮等速效氮肥,推薦施用尿素硝銨溶液;第2次在拔節期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隨水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黃淮麥區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于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麥田,春季追肥可分2次進行。在返青起身期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噴灌20~30m3/畝(小畦灌或軟管灌40~50m3/畝),隨水追施尿素6~8公斤/畝;拔節期~孕穗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噴灌20~30m3/畝(小畦灌或軟管灌40~50m3/畝),隨澆水追施尿素7~10公斤/畝。返青前每畝總莖數45~60萬、群體偏小的麥田,灌水施肥措施基本一致,施肥量應適當增加。
西北麥區三類苗麥田起身初期和拔節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55%時各噴灌1次20~30m3/畝(小畦灌或軟管灌40~50m3/畝),追施尿素6~7公斤/畝、磷酸二銨7~8公斤/畝。
(三)旱地麥田。旱地麥田要做好輕壓、劃鋤保墑。缺肥田塊于返青初期盡早趁墑追肥,施肥后壓實保墑。三類苗田塊追施尿素5~6公斤/畝、磷酸二銨6~7公斤/畝;二類苗田塊追施尿素6~7公斤/畝、磷酸二銨7~8公斤/畝。可采用施肥機(或耬)將化肥施入小麥行間土壤,或頂凌追肥、結合降水追肥。可追加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促進養分吸收,起到“以肥濟水”作用。
(四)晚播旺苗。群體過大、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鎮壓1~2次或深耘斷根,抑蘗控旺,也可在起身初期進行化控,抑制地上生長,促進根系下扎,預防后期倒伏;拔節后期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小于65%時及時噴灌20m3/畝(小畦或窄畦灌溉45~50m3/畝),結合澆水畝施尿素8~10公斤。
三、其他技術措施
(一)查漏補缺全營養。底施磷肥不足或缺磷田塊要注意補磷,追施氮磷復肥;底施鉀肥不足的,可在返青或拔節期適當追施氮鉀復合肥。缺硫麥田,如底肥沒有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復合肥等,應在春季追肥時選擇施用硫酸銨,用量20~25公斤/畝。
(二)葉面噴肥增粒重。結合“一噴三防”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溶肥、硼肥和鋅肥,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調節農作物的長勢,預防干熱風和倒伏。
(三)旱灌澇排要及時。墑情不足時要盡早噴灌補墑,無噴灌條件的采取小畦、窄畦灌溉或溝灌洇水等方式補墑。持續降雨、麥田漬澇時,應及時清溝理渠、疏通內外溝系,保證排水通暢。南方及江淮地區溝系不配套麥田要及時開溝,補好內三溝,疏通外三溝,防止旱澇急轉。
摘自全國農技推廣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