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期的疫情,很多人都出現了各種情緒反應,尤其是擔心突然被要求閉環管理,時間可能長達14天。在疫情常態化下,我們要怎么來應對可能會出現的焦慮情緒呢?
接納存在
當我們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反應時,首先需要做的是接納情緒,承認情緒的合理性。當一個人面臨未知的情況時,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恐慌的情緒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外界消息來源眾多,很多信息真假難辨,短時間內很難去分辨真偽。
但是首先應該明確一個原則,任何時候先不要否定自己的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面臨疫情,出現任何情緒都是可能的,我們要充分接納自己,給自己足夠的關愛。一味埋怨、批判、否定是一種內耗行為,只會讓自己的情緒惡性循環。
尋求解決
出現負面情緒不妨試著這樣緩解:
不聽信“小道消息”。外界眾多的小道消息是干擾我們情緒的主要雜音,那么對于這些非官方、未經核實的消息應該盡量不看。要了解信息,就從官方渠道的權威媒體處獲取。
做好充分準備。如果存在對“今天出門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家,今天回了家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出門”的擔憂,不妨提前做好準備,比如在辦公地點配備基礎洗漱包,回家時攜帶好工作的電腦和資料,還有一些人需要長期吃藥,常備藥也要隨身攜帶,做好準備心里也踏實。有了心理預期,在面對的時候焦慮感就會小很多。
盡量規律生活。如果已被隔離在家,要每天規律作息,和往常一樣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保持和外界溝通,可能也就沒時間“焦慮”了。此外,要注意避免熬夜,紊亂的睡眠也會導致不良情緒的發生。
用興趣愛好分散注意力。居家不外出的時間換個角度想,也是難得的慢下來的時間,不妨練練字、看看書、健健身,以往沒有時間做的事情,此刻正是難得的時機。讓自己有事情可做,迷茫和無聊就沒有時間找上來了。
當慣常的節奏一下被打破,突然之間的不適應會讓人措手不及。情緒出現了沒有必要去壓抑,分散注意力,合理地調節,一般可以很快平復。此外,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當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去緩解這些情緒時,一定要去正規的機構尋求科學有效的幫助。
(黃海華)
摘自《健康咨詢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