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德國時,筆者第一次看到把大型車斗裝在車把前方的自行車,覺得非常新鮮和有趣。后來了解到,這是在歐洲很常見的“貨運自行車”。貨運自行車載重量大、安全便捷、節能環保,特別適合中短距離出行,可以代替汽車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運輸過程。在柏林,貨運自行車的使用頻率尤其高,因為這里有一支特殊的“車隊”,超過200輛貨運自行車供市民免費借用。這些共享車輛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成為一種創新的生活方式和一道別樣的城市風景線。
重新興起
貨運自行車的站點多位于社區范圍內,方便市民取車和歸還,主要用途是大宗購物、小規模搬家、搭載兒童或寵物以及中短途旅行等。貨運自行車并不是近年才發明的,早在19世紀末已經被歐洲人廣泛應用。后來隨著機動車的普及,貨運自行車的身影一度從歐洲城市中消失。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呼吁減少尾氣排放,倡導綠色出行,使得貨運自行車的優勢重新被發現。
2018年初,德國自行車協會推出了名為“柏林車隊”的公益項目,通過超市、有機食品商店、咖啡館等商業平臺,向柏林市民提供免費借用貨運自行車的服務,首批只有5輛車投放到4個城區作為試點。同年9月,協會開始與官方合作,將更多的出借點設置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機構內。截至目前,僅4年多時間,柏林的免費貨運自行車數量已達219輛,并且還在不斷擴容中,站點遍布全部城區,甚至延伸到周邊的勃蘭登堡州。
據統計,自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近11萬名用戶騎行過貨運自行車,平均年齡為38歲,最年長者77歲,用戶中有43%是女性。每輛車平均每天行駛11公里,總計已行駛約83萬公里。
每輛貨運自行車的成本在2000歐元到3000歐元之間,還有維護和保險等費用,資金主要由柏林市政府進行資助,部分來自于各區政府、企業而個人捐款。貨運自行車的運營則主要依靠全市的數百位志愿者:每輛車都有專門的“監護人”,解決給輪胎充氣、調節車閘等小問題,并進行報損及簡單修理。
每輛車都有名字
柏林的貨運自行車主要有3種車型。最多的是兩輪車,總長2.5米,前方車斗中最多可裝載80公斤物品,配備了防水布和可供兩個孩子乘坐的折疊長椅,后方行李架還能再承重25公斤。另外兩種車型都是三輪車,車斗下方多一個前輪,車身相比兩輪車更短、更寬。
兩輪車不易掌握平衡,在慢速騎行或剎停時容易翻倒,所以新手最好選擇三輪車,并在上路前先進行試騎。但對于老手來說,兩輪車行動靈敏、速度快,適宜穿行狹窄和擁堵的街區,因此效率更高。兩種三輪車車型在體驗上也不盡相同,其中,帶可轉向車把的三輪車優點是轉彎時更靈活,帶固定握桿的三輪車則在行進過程中更易保持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的每輛貨運自行車都有自己的名字,不少還是由所在城區的居民投票產生的。這些名字就寫在每輛車的車斗側壁上,讓人們對它們增添了幾分親近感。比如,夏洛滕堡區居民為他們的首批兩輛貨運自行車分別命名為“卡洛”和“夏洛特”據統計,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區和米特區的用戶最多,實際需求遠大于該區現有貨運自行車的數量,不得不經常到鄰近城區借車。
極佳的親子出行方式
借用貨運自行車的步驟并不復雜。在官網可以查到柏林所有貨運自行車的簡介、當前位置和空閑日期。居民需要先在網站上注冊,然后就可以預訂選中的車輛了,每次可以借用1至3天。在選定的日期前往車輛所在站點取車時,需要攜帶身份證和收到的預訂密碼。按工作人員要求填寫登記表格后,就可以拿到車鑰匙了。之后小心使用、按時還車即可。
同普通自行車相比,貨運自行車可以利用同樣的人力運輸更多的貨物。而汽車行程改由貨運自行車完成,不僅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倡導了共享理念,影響了人們的消費行為。
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貨運自行車騎行是極佳的親子出行方式。前方寬敞的車斗不僅能容納小孩,也放得下玩具、零食和隨身物品,而且時刻不離家長視線,是個安全、舒適又有意思的半開放空間。
疫情期間,柏林特別推出了“新冠車隊”援助計劃。在2020年3月至8月期間,共有59輛貨運自行車投入使用,時間超過2600天,支持了“柏林餐桌”志愿者活動、社區鄰里互助、移動圖書館等多個社會公益項目的開展。
(王 娟)
摘自《環球時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