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修改《種子法》, 護航中國種業發展
時間:2022-07-11 03:41:14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作為“農業芯片”,種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國家立法機關對2000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作出了修改,并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種子法》進一步擴大了對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善了侵權賠償制度,加大了違法處罰力度,從而給種業侵權者戴上了“緊箍咒”。

  遭遇偽劣種子侵權

  可要求賠償可得利益損失

  【案例】老王是位種植大戶,2021年春節前,某種業公司的廣告宣稱其某品種青椒“產量高、市場暢銷”,老王看到后遂匯款600元購買了10袋。老王拿到青椒種子后,查看包裝袋上標明出芽率為 90%~95%,但盡管他精心護理,可種子發芽率并不像商家所說的那樣。經當地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其發芽率僅為46%。老王聯系種業公司協商處理,可對方只同意退款,拒絕賠償。那么,種業公司應當賠償老王的損失嗎?

  【說法】種業公司應當退款并賠償損失。《種子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禁止生產經營假、劣種子,質量低于國家規定標準或者低于標簽標注指標的種子,為劣種子。”第四十六條規定:“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或者因種子的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不真實,遭受損失的,種子使用者可以向出售種子的經營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要求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價款、可得利益損失和其他損失……”本案中,種業公司出售給老王的青椒種子,經種子質檢站檢測其發芽率遠低于其標注的指標,屬于劣種子,并由此給老王造成了損失,因此,不能僅以退款了事,還應當對老王的可得利益損失以及育苗投入等相關損失給予賠償。

  農戶對受托制作的種子

  不得為繁殖而私自儲存

  【案例】2021年1月,某制種基地的農戶陳某與種業公司簽訂了制種合同,約定由陳某代繁種業公司的授權“玉米C”品種的繁殖材料。由于種業公司給付的費用低于自己的投入,為了彌補損失,陳某在交貨時就私自截留了200公斤繁殖材料,準備來年與自己的自交系A玉米品種進行雜交,培育新品種,后被其他農戶舉報。陳某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

  【說法】新修改的《種子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環節進行了拓展,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許可,不得生產、繁殖和為繁殖而進行處理、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出口以及為實施上述行為儲存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本案中,陳某擅自截留他人的繁殖材料予以儲存,意圖與自己的玉米品種雜交,其行為不僅違反了制種合同,還侵犯了種業公司的植物新品種權,依法應承擔以下法律責任:一是賠償責任,《種子法》第七十二條第三款規定:“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故意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二是行政責任,《種子法》第七十二條第六款的規定,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由農業部門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并處罰款。據此,種業公司有權向陳某索賠,相關部門也應當對陳某作出行政處罰。

  加大處罰力度

  保證種業市場健康發展

  【案例】2021年秋種前,皖北地區部分種子經銷商反映,一些不法分子以低價把包裝袋上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名稱、無國家審批文號的“三無”麥種銷售給當地農戶。那么,新修改的《種子法》對這種違法行為是否加大了處罰力度?

  【說法】根據《種子法》規定,對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除了由農業、林業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乃至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外,還要并處罰款。在罰款數額方面,修改后的《種子法》提高了額度。對于生產經營假種子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罰款數額提高到了“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對于生產經營劣種子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罰款數額提高到了“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潘家永)

  摘自《農村大眾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