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2023 年全國油菜秋冬種技術意見
時間:2023-12-06 15:52:21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今年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降水充足、底墑較好,有利于“足墑下種”“足墑移栽”,但也面臨氣象條件復雜多變、晚播風險增加等問題,給秋冬種帶來挑戰。針對今年油菜秋冬種生產形勢,各地要堅持早備耕、早播種、早防治“三早”策略,著力在“選良種、提效率、防災害”等關鍵上下功夫,力爭一播全苗,培育冬前壯苗,全力夯實擴面積、提單產基礎。

  分區分類選種。廣泛選用近五年新選育品種,充分發揮良種優勢。稻油輪作區針對漬害、草害和茬口后移等問題,選用耐遲播、耐漬、抗病、耐密抗倒性強的品種;丘陵和旱(坡)地針對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差,營養元素易流失,易發生冬春干旱等問題,選用耐旱、耐低硼的優質高產品種;“稻稻油”三熟制區以早熟穩產為目標,選用極早熟高產新品種,緩解茬口矛盾;根腫病疫區要選用抗根腫病的高產高油新品種。此外,要大力推廣噻蟲嗪類型的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輕病蟲害發生和后期防控壓力。

  提高整地質量。關鍵是碎秸稈、開三溝。一方面,保障秸稈還田。在前茬適當晚收的基礎上盡早騰茬,秸稈粉碎還田要做到切碎、撒勻(秸稈留茬高度不超過10厘米,秸稈切碎長度不超過8厘米),可采用大馬力旋耕機旋耕或耕翻深埋等方式,確保秸稈覆蓋于行間,做到畦面平整,有利于抑制雜草和抗旱保墑。另一方面,規范“三溝”配套。要堅持早開溝、深開溝,避免“斷頭溝”,確保廂溝、腰溝、圍溝配套(腰溝、圍溝深度應達到30厘米以上,廂溝20厘米以上),排灌暢通,減輕漬害;旱(坡)地和排水較好的稻田應大力推廣少免耕保護性耕作,減少水土流失,保墑防旱。

  精準精細播種。適期、適密、精細種植是提單產關鍵。一是適期播種。根據墑情和前茬收獲情況搶時搶種,促進冬前快長(力爭實現越冬前6片葉),為培育壯苗奠定基礎。根腫病易發區,可適當推遲播期,有利于降低根腫病的發生。二是適當密植。育苗移栽每畝大田準備苗床0.1~0.15畝,早播早栽的移栽密度0.5~0.6萬株/畝,遲播遲栽的移栽密度0.6~0.8萬株/畝;機械直播每畝用種200~300克,無人機飛播每畝用種300~400克,畝保苗2~3萬株;遲播油菜易導致油菜缺苗斷壟或個體生長不良,需適當增加20%~30%播種量。三是精細播種。對于育苗移栽,苗床地要求開溝作廂、廂面平整、土壤細碎,廂面寬1.3~1.8米。對于機械直播,確保播種行距25~30厘米,播種深度0.5~2.5厘米。對于人工撒播,應分廂定量均勻早播,種子可用2公斤/畝硫酸銨顆粒肥混勻后撒播,播后及時覆土。

  高效養分管理。關鍵是重施基肥或種肥同播。長江流域秋季降水偏多、缺硼嚴重,氮肥流失率偏高,選用全營養油菜專用緩釋肥或適當提高追肥比例,提高氮肥利用率。一方面是基肥減氮。推薦采用氮磷鉀配比25-7-8的油菜專用緩釋肥,或氮磷鉀配比20-10-18的硫酸鉀復合肥混合1公斤硼砂,稻茬田每畝施50公斤作基肥,旱(坡)地油菜每畝施40公斤作基肥,并于冬春季視苗情趁墑追肥。另一方面是追施苗肥。五葉期每畝及時追施尿素5公斤,促進幼苗期生長,采用油菜專用緩釋肥的油菜可以不追或少追。對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苗勢明顯偏弱的田塊,在3-5葉期應及時追施苗肥。在一些酸性土壤、高產的田塊,會出現缺鎂現象,應注意噴施鎂肥(1%~2%硫酸鎂溶液或1%硝酸鎂溶液等)。

  早防病蟲草害。推薦采用種子包衣、藥劑拌種等方式,高效防治苗期地下害蟲、蚜蟲、菜青蟲、根腫病、根腐病等病蟲害,提前控制冬前病蟲發生基數,減少后期防控難度。油菜5葉期可噴施多菌靈等殺菌劑極早防治霜霉病。草害防治要堅持“封殺結合、以封為主,治早治小、減量控害”的原則,在播種后立即進行封閉除草,可選用精異丙甲草胺、丁草胺、二甲戊靈等封閉除草劑,力爭實現全覆蓋;對封閉效果不理想田塊,要盡快在苗期再次化學除草,減輕草害發生。對于出苗后或移栽后田間病蟲草害發生較重的田塊,應堅持“高效綜防”原則,抓早抓小及時藥劑統防統治。

  積極防災減災。一是防漬害。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清除廂溝、腰溝、圍溝中的雜物和泥土,保證“三溝”暢通。對于已經發生漬害的田塊,應在清溝排漬的基礎上及時中耕松土。二是適時澆水抗旱。長江流域特別是上游地區極易發生冬春季節性干旱,應提早清理溝渠,采取自來水澆灌、機械抽水灑施、人工挑水灌溉等方式,做到快灌快排,不留積水,切忌大水漫灌。對發生旱情的田塊,及時采取溝水滲廂的方式灌溉補墑,促進油菜生長,既抗旱又增強抗寒性。無灌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葉面噴施抗旱保水劑、生長調節劑等方式增強植株抗旱能力。

  農業農村部油菜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