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兒童新冠會診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兒科副主任張誼接診了不少兒童新冠陽性病例,從臨床來看,兒童和成人感染后癥狀和病程有明顯差異。整體來說,發病快,少有肺炎。呈現以下特點:
1. 兒童感染者幾乎沒有潛伏期,感染即發病。成人感染3天內發病,兒童多在1天內發病。
2. 兒童感染初期癥狀是以發熱為主,熱型不定,但多數嬰幼兒有高熱表現。與成人感染初期咽干咽痛不同,兒童感染后尤其嬰幼兒可能會因為體溫迅速上升導致驚厥發生。
3. 兒童感染新冠主要侵襲上呼吸道,高熱并不等同于重癥。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往往熱度較高,但臨床中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極少出現肺部侵襲,所以臨床稱為“新冠病毒感染”。
4. 兒童熱退伴有消化道癥狀。成人感染后癥狀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兒童除了呼吸道癥狀可能伴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熱性驚厥在體溫上升期、高峰期、退熱期都有可能出現,一般分為簡單性熱性驚厥和復雜性熱性驚厥。簡單性熱性驚厥在6月至3歲較多見,病程中通常只抽搐一次,持續時間在10分鐘以內。復雜性熱性驚厥通常有家族遺傳傾向,抽搐時間較長,一次病程中可單次發作也可反復發作。因此,對于有家族史的患兒,在病毒流行期,家長更要高度關注孩子體溫上升,一般建議38度左右就要吃退燒藥,可以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兩種退燒藥交替吃,最低間隔3小時。
患兒出現熱性驚厥,在家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平臥位:將衣領解開、保持屋內通風(冬天注意別讓冷風直吹孩子),盡量保持呼吸道通暢,使孩子處于放松狀態,不會出現缺氧情況;
將頭偏向一側:避免分泌物誤入呼吸道從而引起窒息,在驚厥時出現口吐白沫的現象,家長要及時清理干凈分泌物;
物理降溫:用溫水毛巾擦拭額頭、頸部、手心、腳心等,隨著體溫下降能夠控制癥狀;
及時就醫:在家里做簡單的處理后,一定要及時撥打120或自行送醫院接受進一步救治。
為了預防包括新冠、流感等在內的冬季呼吸道疾病,張誼建議,家長可適當準備一些常用藥物。
針對孩子發熱:建議準備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退熱藥交替服用。每種退熱藥24小時內使用一般不建議超過4次。如果沒撐到4小時又起熱,可換另一種。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建議38℃開始服藥。沒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建議38.5℃開始服藥。體溫降到37.5℃以下,不建議再服用退燒藥。
藥物降溫同時可輔助物理降溫。使用溫水,不建議用酒精。部位不建議只在手心腳心,也可擦脖子、腋窩、大腿根等來物理降溫。手腳冰涼時不急降溫,應先搓熱手腳。
針對孩子早期干咳:建議準備復方福爾可定口服溶液或肺力咳口服液,可單用也可加用小兒咳喘靈或白蕊顆粒。2歲以上孩子在睡前可以服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減輕氣道炎癥反應。
針對孩子后期濕咳(有痰):當干咳變濕咳時,將“復方福爾可定口服溶液”可換成“愈創甘油醚糖漿”或者“氨溴特羅口服液(易坦靜)”,可促進排痰以及促進氣道黏膜功能的恢復。
針對孩子流涕:如果鼻涕特別多建議服用歐龍馬。如果孩子晚上睡覺鼻塞可用鹽水洗鼻。
針對孩子抗病毒:建議準備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連花清瘟顆粒、蒲地藍口服液等中成藥。孩子發熱時可兩種合用,不再發熱時建議減為1種或停藥。
針對孩子免疫力:建議準備雙歧三聯活菌、枯草桿菌二聯活菌等益生菌。減少發熱后期出現的腸道功能紊亂,食欲下降。
在飲食方面要清淡,原則是: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張誼建議,除了嬰兒喝奶以外,兒童19:30以后盡量不要吃過多食物,會增加孩子胃腸道的負擔。
對于精神狀況良好、伴隨癥狀較輕,沒有明顯不適,體溫也不是很高的孩子,可以暫時居家觀察。但如果孩子狀態很差,有意識改變、食欲嚴重下降、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有發展為重癥趨勢,建議立刻就醫。
摘自北京新聞廣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