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回暖,在重慶市彭水萬足鎮萬足社區3組,村民們正忙著栽種中藥材,有的打窩,有的放苗,有的覆膜,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來,萬足鎮萬足社區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以全縣打造苗醫苗藥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為契機,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盤活撂荒地 種植中藥材
“將分離的小株栽種到土壤中,輕輕壓緊根部的土壤。”中藥材基地負責人陳啟兵正在教村民如何種植石菖蒲。
陳啟兵,萬足社區當地人,以前從事中藥材收購,前幾年,他在當地政策的支持下開始了中藥材種植之路。
“這幾年野生中藥材收購比較困難,加上政府政策支持發展產業,于是我就決定自己種植、加工、銷售中藥材。”陳啟兵說。
為了更好發展產業,陳啟兵建立了中藥材加工廠。2019年,他還成立了丞沖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試種了5畝吳茱萸。
“吳茱萸已經投產,每畝收入5000多元,總共收入了2萬余元。”陳啟兵告訴記者,第一次種植中藥材就有所收獲,非常高興。
吳茱萸的成功讓陳啟兵有了發展中藥材的信心,他決定繼續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上做文章,經多方考察和論證,選擇了百部、黃精、石菖蒲、吳茱萸等中藥材品種。
2022年,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200畝種植中藥材,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實現增產增效。
“撂荒地開墾出來種植中藥材,基地和村民實現雙贏。”陳啟兵介紹,流轉村民土地,熟土300元一畝,荒地100元一畝。基地還新修了產業路,也方便以后村民種莊稼。
套種中藥材 實現雙收益
基地里有的土地套種了黃精和百部兩種中藥材,有的土地則是套種了石菖蒲和百部。
“你們看,今天正在栽種的是石菖蒲,這也是和百部套種在一起。因為石菖蒲根系往四周發散,百部往下面垂直生長,所以套種在一起,兩不耽誤。”陳啟兵一邊示范種植一邊講解套種的情況。套種中藥材,一份土地就有了兩份收益。
“因為我以前收購中藥材,所以對中藥材的生長條件比較了解,種植中藥材特別要注意的就是病蟲害防治,比如葉斑病和炭疽病。”說起中藥材種植方法,陳啟兵頭頭是道。
平時,基地還帶動老百姓種植中藥材。張朝乾是基地的務工人員,他自己也種植了2~3畝中藥材,既有了務工收入,還有了中藥材的收入。
“村民可以在基地購買種苗,等村民中藥材收成后,基地負責收購中藥材,讓老百姓沒有后顧之憂。”陳啟兵說。
家門口就業 鋪就致富路
冬閑時節,萬足社區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來抓,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指導、規模化種植等方式,鋪開了一條中藥材種植的富民路,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產業根基。
萬足社區村民陳啟容是長期在基地務工的村民之一。她告訴說:“我在中藥材基地務工,做一天可以得到100元的工資,一個月還是能做20多天,可以收入2000余元。”中藥材基地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務工的機會,在基地務工的農戶有30戶左右。
“農忙時,基本上平均每天有10人左右在基地務工,2022年基地支付務工工資10余萬元。”陳啟兵說。
談到接下來的打算,陳啟兵介紹:“下一步,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引導更多的村民參與種植。同時,完善產業基礎設施,拓展產業生產鏈,帶動大家一起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楊春燕)
摘自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