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把小西紅柿做成大產業
時間:2023-04-06 02:24:42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在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古絳鎮北步康村豐沭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各地來的客商、電話洽談瓶裝大田鮮西紅柿業務,讓理事長張存義忙得不亦樂乎。

  原生態西紅柿成了“香餑餑”

  張存義出生于絳縣勃村鄉西山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他先后種植過糧食、苗木、中藥材等,但唯有多次種植旱地西紅柿的經歷,讓他找到農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2015年,喜歡看報紙、電視的張存義看到“脫貧攻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和信息后,他的西紅柿夢想又照進了現實:要是把咱的原生態西紅柿,能加工成迎合城市人天然綠色健康需求的產品,就能和大市場對接帶動農民致富,也肯定是個能“火”的項目!

  張存義和老伴把自家種得最好的西紅柿做成了瓶裝的,拿到太原有關部門檢測,各項衛生指標竟然都達標。女兒又幫他聯系到省農科院保鮮研究所的專家進行指導,將傳統工藝加入鎖鮮技術,使瓶裝西紅柿保留原有的鮮美味道和營養成分。

  隨后,他說通幾家鄉鄰,登記了“絳縣豐沭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又到附近幾個同類型加工企業參觀學習,決定建一座小型家庭鮮西紅柿加工作坊。

  定制玻璃瓶、印制紙箱、設計圖案、注冊商標……為把產品的屬性與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張存義事必躬親,對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關。

  萬事俱備后,他把合作社成員的優質西紅柿收上來,雇請了10多位本村勞力,加工了2000多箱產品。又把產品送到侯馬市海關,檢測證實產品完全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當年臘月,張存義把2000多箱產品拉到太原。產品純天然的健康屬性,立即引起消費者的關注,10多家單位你幾十箱、他幾十箱地買走他的產品,為員工們發福利,眾多市民也沖著西紅柿的新鮮健康競相購買。兒子還把父親的產品做到微信公眾號里,并登錄網上商城,嘗試網絡銷售,北京、上海、深圳、廈門、天津等大城市的客商紛紛網購。

  2016年,張存義一鼓作氣,把西紅柿種植面積擴大了一倍,生產鮮西紅柿5000余箱,照樣銷售一空。經過幾年的經驗積累,產品性能和市場銷售趨于穩定,合作社也逐步擴大規模。

  小農戶對接上大市場

  2017年,張存義毅然決定在交通相對便利的鄰村北步康村購買了一處較大的空院落,創辦了“山西豐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花30多萬元蓋起1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倉庫等,建起每天消化1000多公斤、日產3000瓶大田鮮西紅柿加工廠。慕名前來要求合作的農戶很多,都希望他的合作社能夠擴大種植、加工規模,開辟出長遠致富門路。

  很快,張存義的合作社成員擴大到30多戶,當年種植西紅柿面積100余畝,形成了規模種植,除他收購加工外,外地客商聞訊而至,產下的西紅柿銷售一空,畝收入近萬元。2017年,合作社幾個優質種植戶和在加工期間打工的社員收入都上了萬,北仇張村種植戶晉引紅賣到合作社的西紅柿一項就收入2萬多元,2019年他的優質西紅柿收入更是達到5萬元。

  張存義介紹說:“由于我們地處旱塬山區,光照充分,晝夜溫差較大,沒有任何污染源,所以生產的西紅柿汁鮮肉厚、味道醇美。我們的大田瓶裝鮮西紅柿從種植到加工,整個生產過程工藝流程要經過40多道工序:種子是由省農科院蔬菜專家精選的最適合的品種;種植做到了施用農家肥、合理輪作倒茬、物理防病防蟲、不打農藥;所有果實都是一顆一顆精挑細選出來最旺盛時期、自然成熟度高的優質果實;生產過程全程由省農科院專家跟蹤指導。”

  規劃發展有新目標

  幾年來,絳縣豐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逐漸摸索和創新出一套種植、生產、經營管理與銷售模式,發展壯大起來:生產規模從2015年家庭作坊時的2000箱擴大到10000箱,最多時達到20000箱;不僅帶動了周邊7個村50余戶西紅柿種植戶致富,2021年輻射到全縣5個鄉鎮20余個村100余戶大幅增收;合作社社員也由30余戶增加到63戶;銷售市場從本省運城、臨汾、太原、大同等7市,拓展到北京、成都、廣州、海口等國內十多個大中城市。

  目前,合作社已將生產、加工工藝和包裝設計商標全部申請了專利。2021年通過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注冊審核,可以掃碼溯源身份認證。合作社經省、市農業農村部門綜合評定,被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

  張存義靠著勇于投身時代潮流、不畏困難敢于創新的奮斗精神,把家庭小作坊做成規模加工廠,把小西紅柿做成創富大產業,讓小農戶對接產業化大市場,這種“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不僅實現了公司和農民共同增收致富雙贏,還達到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劉玉棟 張廣瑞)

  摘自《山西農民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