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邯鄲市邱縣前小河套村村東頭,“羊倌”王文勝管理的3000多只羊7點鐘就吃上了“豐盛早餐”。
“喂羊不能急,吃八分飽剛剛好……”今年36歲的王文勝嘴角微微上揚,立在羊舍里即興講起了他的“養羊經”。
很難想象這位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正是昔日村民眼中的“貧困戶”。7年前,王文勝的父親因心腦血管疾病去世,母親也常年體弱多病,欠下了不少外債。那一年,王文勝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近年來,特色種植養殖成為河北農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2020年,邱縣在鄉村大力推廣發展肉羊養殖產業,打造肉羊產業集群項目,扶持返鄉創業人石廣在前小河套村建起了標準化養羊基地,140棟連片育肥羊舍蔚為壯觀。
過去,村民傳統養羊模式粗放,不僅臟亂差,產量和質量都不高,而今新引進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模式讓村民大開眼界,同時增加了近千個就業崗位。經過培訓,王文勝也成為基地一名養護員。
盡管每天早晚各喂一次羊就夠了,但是剩下時間王文勝都選擇“泡”在羊舍,詳細記錄羊的生長情況。時間久了,他竟掌握了一項過人技巧——聞音知病:他能從羊叫聲中辨別出羊的健康狀況;通過咳嗽、打噴嚏等癥狀,第一時間發現羊的病灶苗頭……
“別的羊都在搶食,它卻呆立不動,這時用手摸耳朵,如果發涼,就可能感冒了,需要打針;如果溫度正常,就表示積食,需要喂些山楂等開胃藥……”談起養羊竅門,王文勝一改平日沉默。
細心好學的王文勝很快成為養羊行家里手,許多養殖大戶都跑來向他請教,有的甚至干脆把羊直接交給王文勝養殖、管理,每月發放工資。各項收入加起來,王文勝一個月能掙8000多元。
這個春節,羊肉市場銷售火熱。更讓王文勝欣喜的是,自己去年通過技術入股,與養殖大戶王鳳美一起合作養羊,喜獲“大豐收”,大年初六他收到了4萬元分紅。
(杜一方)
摘自“新華社”客戶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