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面對就業性別歧視,女性勞動者怎么辦?
時間:2023-04-06 03:06:53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新法”)通過進一步細化相關規則,明確具體措施,加大干預力度,從而吹響了全面遏制就業性別歧視的法治號角。

  招錄文件規定男性優先錄用,構成就業性別歧視

  魏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第二個孩子的哺乳期滿后失去了工作。2022年10月,她決定再次求職,并想應聘營銷員崗位。可是,很多公司在招錄營銷員過程中均明確規定男性優先,這使她對自己能否順利實現再就業產生了懷疑。那么,這些公司的做法是否構成就業性別歧視?

  【說法】新法在明確提出要“防止和糾正就業性別歧視”的同時,列舉了就業性別歧視的具體情形,這是其亮點之一。該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在招錄(聘)過程中,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限定為男性或者規定男性優先;(二)除個人基本信息外,進一步詢問或者調查女性求職者的婚育情況;(三)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四)將限制結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狀況作為錄(聘)用條件;(五)其他以性別為由拒絕錄(聘)用婦女或者差別化地提高對婦女錄(聘)用標準的行為。”本案中,營銷員并不屬于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崗位。因此,招聘單位將男性優先作為招錄條件的做法構成就業性別歧視。

  遭遇就業性別歧視,可要求勞動監察部門查處

  2022年11月初,劉女士應聘一家烹飪職業培訓機構的文案崗位。她認為自己的學歷和實習經驗完全符合該培訓機構提出的應聘條件,可仔細瀏覽招聘頁面才發現“男性優先”。那么,當勞動者遇到就業性別歧視時該如何維權?

  【說法】新法的亮點之一就是將就業性別歧視納入勞動保障監察范圍,并規定了用人單位應承擔的行政責任,從而通過行政手段來加大查處力度。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將招聘、錄取、晉職、晉級、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和職務、培訓、辭退等過程中的性別歧視行為納入勞動保障監察范圍。”第八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性別歧視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據此,女性勞動者遭遇就業性別歧視時,既可以向婦聯、工會求助,也可以向司法機關舉報或者起訴,但最主要、最有效的維權途徑還是勞動保障監察方式。本案中,面對某烹飪職業培訓機構的就業歧視行為,劉女士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進行投訴,由勞動保障監察部門進行依法查處。

  如果感覺維權難度較大,可以求助檢察機關

  某街道辦事處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時,向社會發布的招考公告顯示:招考人數共30人,涉及街道下轄的20個村社,除其中一個村招考不限男女外,12個村限定只招考男性,男女崗位人數比例為22:7。在確定入圍人員,該街道辦事處又暗箱操作,將尚未生育的女性擋在門外。一些被拒之門外的當事人想通過訴訟途徑維權,但考慮到個人力量弱小,維權成本又比較高,只好作罷。那么,面對這樣的維權難題該怎么辦?

  【說法】《就業促進法》已經規定,對實施就業歧視的行為,勞動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為了更加有效地保護女性就業平等權,新法將就業性別歧視納入公益訴訟范圍。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侵害婦女合法權益,導致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檢察機關可以發出檢察建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檢察機關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訴訟:(一)確認農村婦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時侵害婦女權益或者侵害婦女享有的農村土地承包和集體收益、土地征收征用補償分配權益和宅基地使用權益;(二)侵害婦女平等就業權益;(三)相關單位未采取合理措施預防和制止性騷擾;(四)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婦女人格;(五)其他嚴重侵害婦女權益的情形。”由檢察機關提起反就業性別歧視公益訴訟,比個人訴訟提起更具優勢,且更有勝算把握。

  本案中,村級后備干部不屬于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涉案街道辦事處的一系列做法侵犯了婦女平等就業合法權益。對此,遭遇歧視的當事人可以向婦聯等部門反映并由婦聯等部門向檢察機關移送線索,也可以直接向檢察機關反映。檢察機關經調查屬實后,應當向涉案街道辦事處發出進行糾正和整改的檢察建議。如果街道拒不執行檢察建議,檢察機關應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

  (潘家永)

  摘自《勞動午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