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康不僅指生理上沒有疾病,還應包括心理健康。最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引發關注。如何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處于個體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
學業問題。過重的學業壓力常導致青少年厭學心理,進而造成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緊張,青少年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恐懼、厭學等情緒。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孩子甚至網絡成癮,將大量金錢與時間花費在網絡游戲中以獲得成就感。
情緒問題。青少年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若家長、教師長期忽視、壓制甚至不尊重、不理解其獨立意識,也易積蓄煩惱、焦慮、抑郁等負向情緒,進而可能發展為抑郁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
生理心理發育問題。青春期存在性生理、性心理及性道德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因而易產生性困惑、性壓抑、性敏感等性心理衛生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青春期易產生叛逆心理,給師生和親子關系帶來一定程度的挑戰。
北京市第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劉陽表示,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應發揮家庭教育作用。父母應積極了解青春期孩子獨特的心理狀態,學習如何教育孩子,改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修養并以身作則,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其次,引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青少年時期同伴影響力較大,可通過合理有效的外部干預,指導并提高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第三,開展心理咨詢。專職心理老師通過定期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和開展心理拓展活動,用以觀察一段時間內學生心理狀態穩定情況,可以及時發現有潛在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并以專業知識及時給予疏導。
第四,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維持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態。課程應包含理論部分和實踐操作兩個部分。此外,學校應重視并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相關人員如心理咨詢老師、班主任、校醫等的精神衛生知識培訓,提高其早期發現學生心理異常的能力,并及時指導學生尋求醫療幫助或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劉陽還認為,青少年要妥善地看待壓力,學著合理安排壓力。可以嘗試一些做法改善自身心理狀態,例如,多聽音樂,看音樂劇和電影;多給自己一些放松的時間,用十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冥想,等到睜開眼睛時,或許就會看見另一個世界,看問題角度或許也會有所不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運動能培養人格更加健全的個體,能讓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給人帶來更多自信,也是緩解壓力的最佳方法;青少年還可以通過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形成成就感,打破惡性循環等。
(陶 穩)
摘自中工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