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繼續做好農村重點人群包保聯系
時間:2023-04-06 03:25:43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最近,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情況。

  問:按照“乙類乙管”的防控策略和措施,能否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下一波疫情?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后,優化調整的防控措施對于及時發現疫情、有效控制疫情仍然有效。我國剛剛經歷了一次全國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數人已經康復了,還有部分人仍在康復之中。這個時段,在全國范圍內人群的免疫保護力是處在一個較高的時期,所以近幾個月再出現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較小。今后再出現類似于這次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較小。隨著我國優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在未來可能會斷斷續續在局部地區、部分人群、一段時間內發生,出現全國范圍內短時間集中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較小。

  問:最近,農村地區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下一步如何在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的同時,繼續做好農村重點人群包保聯系?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毛德智介紹,前段時期,包保聯系服務農村的老幼病殘孕等五類重點人群,起到了“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的關口前移的作用。下一步,在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各項工作時,仍然要高度關注農村這些重點人群,來常態化地做好包保聯系的服務工作。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堅持責任落實不放松。持續推進五級書記抓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責任落實,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進一步抓好農村五類重點人群疫情防控、生產生活服務等工作。二是聚焦能力提升補短板。把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都納入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中來,統一部署,一體推進,盡快補齊農村地區醫療衛生薄弱的短板。三是突出服務實效強機制。各地要動態掌握優化包保聯系的服務機制,讓重點人群真正能夠“見醫、見藥、見干部”。四是強化宣傳引導防懈怠。繼續做好防疫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打疫苗,倡導勤洗手、戴口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問:目前一些人群因為還沒有陽過不敢出門,請問專家對這樣的人群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吳尊友表示,現在全國大規模流行的高峰期已過,全國范圍內感染的風險比較低,未陽人群再發生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小。建議有兩點:第一,繼續做好個人的防護措施,預防感染;第二,如果還沒有接種疫苗,盡快接種疫苗,如果符合加強針接種條件的,盡快進行加強針的接種。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適度的室外活動,可以幫助兒童和老人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建議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根據自身的狀況,綜合考慮既往感染的情況、疫苗接種的情況、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天氣變化情況,適度進行室外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盡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區,如果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進行活動,要注意保持安全距離;二是要注意手衛生,接觸公共物品后,及時進行手部的清潔;三是根據自身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

  問:近期多地公布開展新冠抗體檢測服務,開展抗體檢測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人群需要做抗體檢測?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健康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復后,或者接種了疫苗以后,在體內會留存免疫應答誘導的抗新冠病毒的抗體,包括結合抗體和中和抗體??贵w檢測其實是基于嚴謹實驗設計的隨機樣本抗體檢測,又稱為血清學調查。血清學調查適用的人群一般包括以下幾類:一是尚未接種疫苗,但是也沒有感染的人群,用以估算隱性感染水平;二是接種了疫苗但是沒有感染,用以估算疫苗接種后抗體的水平;三是近期感染康復后的人群,用于估算抗體持續水平和接種加強針的時間。

  問:在偏遠山區、牧區、林區、海島等地方公共衛生服務是有較大難度的,專班下一步有哪些具體部署?

  毛德智介紹,“三區一島”一直是農村地區疫情防控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區域。當前特別突出“四個加強”:一是加強疫情監測。指導各地持續做好“三區一島”的疫情監測,因時、因地制宜采取一些相應的防控措施。二是加強藥品儲備。推動各地將防疫藥品和醫療物資繼續向“三區一島”傾斜,適度提高醫療物資儲備的富余量。三是加強包保服務。指導各地通過“敲門行動”、電話聯系、微信建群等方式,進一步做好五類重點人群包保聯系服務。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創新包保聯系服務的方式,如開展鄰里互助式的包保聯系服務,“早看炊煙午看門、晚看燈火多關心”。四是加強應急準備。要針對雨雪冰凍、臺風、洪水、干旱等極端天氣,指導各地抓緊制定“三區一島”疫情防控的應急預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一旦有事能夠及時有效應對。摘自中國網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