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大竹縣柏林鎮三江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幾臺挖掘機開進田間,正在搶抓晴好天氣對小塊農田進行改造。
“我們正在進行的是宜機化農田建設,方便旋耕機等大型糧食生產機械開到田里去,整理的面積有1500畝,距離秧苗栽種還有1個月,我們必須趕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完成,確保大春生產正常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負責人徐建介紹。
“耕地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現在很多人外出務工了,好多地沒人種,讓人心疼。鎮政府牽頭建設高標準農田,我們非常高興,村民也很支持。”三江村黨委書記徐德明說,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村里不少撂荒地重新煥發生機,還修好了生產便道,老百姓種田更方便,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外出務工的村民也可以讓其他人幫忙“代種”,能有效避免耕地撂荒,同時還能統一規劃種植農作物,提升生產效率。
土地整理出來建成高標準農田后,在地里種什么,三江村種糧大戶陳良樹早有打算:“這些農田種植條件好,適合種水稻。目前,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的育秧指導,秧苗即將破土,后期加強春管春護,今年肯定會豐收!”陳良樹說,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巴掌田”變成了整片田,適合集中育秧、規模化種植。今年,柏林鎮正在通過建設試點的方式,探索“旱育秧”等水稻育秧技術,同時也在嘗試組織化、集約化生產,推進水稻生產規模化。
“我們在三江村規劃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基地10余畝,組織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對種植大戶及周邊群眾開展現場育秧教學。探索成功后,我們會將試點經驗推廣到全鎮。”柏林鎮鎮長劉志強介紹,通過前期探索,該鎮有效解決了農戶在育秧期間和苗期后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春耕生產如火如荼,為今年糧食穩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曾 業)
摘自“封面新聞”搜狐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