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楊家牌樓社區一制茶車間里,一身灰色制服的戴清清正專注地查看茶青揉捻后的狀態:“西湖龍井炒制收尾了,這個月群體種的芽葉尤其適合做紅茶。”
返鄉創業,抖音帶貨拓寬傳承路
2007年,戴清清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B2B事業部一員,專注于拓展外貿市場。拼搏十多年后,接踵而至的意外,讓她身心俱疲,戴清清辭去了工作,也開啟了人生新賽道。
楊家牌樓有550畝茶山,屬西湖龍井二級產區,品牌叫不響,也鮮有外銷。戴清清發現,這里村集體經濟殷實,村民的房租收益占大頭,但茶產業停滯不前。
“要想打開銷路,必須要有品牌。”2020年春天,她迅速注冊了“楊家牌樓茶”的商標,“同是西湖一座山,翻過山頭就是靈隱、梅家塢等著名產區,山這面的楊家牌樓卻是‘養在閨中人未識’。”
怎么破局?戴清清打算通過互聯網讓深閨里的“姑娘”走出去,見見世面。她在抖音注冊了“茶農清清”,通過視頻讓網友了解地道的西湖龍井。“抖音帶貨背后的邏輯,是先認人再認貨。”她說。
一年來,抖音號更新了200多條視頻,粉絲有了明顯增長,訂單也紛至沓來。“清清喊得響,茶農多賺幾兩”,楊家牌樓的街坊們驚奇地發現,越來越多客人慕名前來買清清的茶。
拜師學藝,帶領全村茶農奔共富
為了把手藝做深做透,戴清清拜了個師父叫趙忠平。
這位來頭不小,是今年新晉的西湖區西湖龍井“炒茶王”。帶著全村茶農一起奔共富,是師徒倆的共同心愿。于是,他們聯手開辦“杭州石人紅茶業有限公司”,打響楊家牌樓的西湖龍井地域品牌。
“我有‘三不收’,打過催芽劑的不收、采摘粗糙的不收、好次拼湊的不收。”戴清清選品嚴苛,“大廠”培養的標準化品控流程早已“刻入骨髓”。
趙忠平則把自己當植保員所學的知識和多年經驗傾囊相授。“土壤pH值4.6偏酸性,就要多翻土、加客土,還要鋪上谷殼增加肥力”“茶樹修剪很關鍵,不能剪到枝丫接口處,留有距離根枝粗壯芽頭多……”他還組建了微信群,實時為茶農答疑解惑。
今年春茶季,“好學生”來交作業了——“一般茶農一畝地均產30斤干茶,經師父指導,一畝地至少50斤。4.5斤茶青出1斤干茶,一畝地茶青增量有80斤以上。”戴清清說。
剛剛過去的春茶季,杭州石人紅茶業有限公司共賣出了100萬元的西湖龍井,已成為留下地區制茶產業的主力。“生產線步入正軌后,預計產業規模能提升3倍以上。”戴清清信心滿滿。(項捷 鄭昱威)
摘自《杭州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