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美國、日本真的可以隨便燒秸稈嗎?
時間:2023-09-12 14:02:13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短視頻的迅猛發展,“到底該不該燒秸稈”這一備受爭議的話題時不時便會引發一場唇槍舌劍。我們經常會看到網友在評論區發問:“美國、日本都可以隨便燒秸稈,為什么我們不能?”

  先來看看美國吧。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也飽受過秸稈焚燒問題的困擾。對于農場主來說,就地焚燒秸稈的做法無疑既經濟又便捷。但是,秸稈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煙霧和有害氣體,卻讓生活在周邊的居民不勝其擾。在一些秸稈焚燒較為集中的地區,政府部門經常收到居民的投訴。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1994年該州的薩克拉門托河谷地區因焚燒稻草引發的公眾投訴事件就高達335起。

  為了兼顧公眾、農業生產者等多方利益,減少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焚燒造成的污染,1999年美國農業部發布《農業焚燒政策》,建議各州針對較大規模的農業焚燒制定各自的管理計劃。按照要求,各州陸續出臺了以減輕農業焚燒污染為主要目的的煙霧管理計劃。這些計劃被美國環境保護部批準發布后,便可根據聯邦法律強制執行,具有極強的法律效力。

  根據煙霧管理計劃的規定,農場主想要大規模地焚燒秸稈,第一步必須參加農業焚燒管理部門的焚燒培訓,學習如何科學焚燒、如何將焚燒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培訓合格后,方能獲得申請焚燒的資格。第二步是填寫申請表、撰寫焚燒計劃書,申明焚燒的原因和必要性、焚燒的數量等。隨后,焚燒授權部門會依據煙霧管理計劃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批。如果授權部門認為存在其他可替代的秸稈處置手段,很可能不會批準焚燒申請。農場主在獲得焚燒許可證后,并不意味著馬上就可以開燒了,農業焚燒管理部門還會在預定焚燒的前一天,根據氣象條件等因素再進行一次研判。如果發現焚燒條件不允許,會立刻要求更改焚燒時間,直到焚燒時機足夠成熟。但是,城市建成區、村鎮、學校、醫院、療養地、獨立工礦區等,以及機場等交通設施、風景旅游區和各類自然人文保護區等這些敏感地區在任何時候都是絕對不允許焚燒的。

  美國的煙霧管理計劃主要針對一定規模的焚燒,小規模的焚燒雖然不必納入該管理計劃,卻也需要按照其他規定(如露天焚燒條例)有序焚燒。違反規定的焚燒行為都會受到國家和州行政法指定的執法部門的處罰,如現場阻止無證焚燒、發出違法焚燒通知書、逮捕違法焚燒責任人或進行經濟罰款等。在內華達州、懷俄明州和夏威夷州,每次每天違規焚燒最高可罰款1萬美元。密歇根州則實施了違規焚燒累積積分制,當累計達到一定分值后當事人的焚燒申請資格將被取消。

  美國嚴苛的農業焚燒管理制度大大增加了農場主的焚燒成本,使得秸稈焚燒行為看起來不再那么“便捷”,無形之中起到了很好的禁燒作用。2002年,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河谷地區秋季的煙霧侵擾投訴次數由1994年的335次下降至13次,年度稻草實際焚燒面積也由13萬公頃左右降至3萬公頃以下。

  再來看看日本。日本主要依據《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對秸稈焚燒實施管理。該法于1970年出臺,后經多次修訂,是日本在固定廢棄物管理方面的一部綜合性法律。《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對廢棄物處理提出了許多明確的要求,規定除因風俗習慣和宗教活動而必須進的行廢棄物焚燒、農林漁業生產過程中不得不進行的廢棄物焚燒、篝火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節輕微的廢棄物焚燒之外,其他的露天焚燒行為都為禁止。一旦違規,當事人將會被處以5年以下徒刑或罰款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萬元),嚴重者也可兩者并罰。在嚴格執行上述法規的同時,一些地區政府部門還會提醒焚燒者在不得已實施焚燒時須注意風向,且應提前通知當地消防部門等事項。

  日本政府非常重視對各類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確立了減量控制(Reduce)、回收利用(Reuse)和循環再利用(Recycle)的廢棄物循環利用“3R”原則。具體到秸稈處理方面,政府通常會不遺余力地鼓勵農民通過秸稈堆肥還田、飼料化利用、養殖墊料等方式開展秸稈資源循環利用。通過“禁疏并舉”,到20世紀末,日本秸稈焚燒現象已大大減少,全國稻草廢棄和焚燒量逐漸降至4%左右。

  可見,美國、日本盡管沒有“一禁了之”,卻也并非像有些網友認為的那樣可以隨意焚燒秸稈。嚴苛的焚燒管理法規和復雜的申請流程使得農業生產者切身體驗到按規定焚燒秸稈也需要成本,進而不得不考慮采取其他替代手段合理處理秸稈。

  (王亞靜)

  摘自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