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魯迅出生在我們這個年代,大概率會成為一個“網紅”。如果魯迅活躍在我們這個“人設”橫行的網絡時代,也一定難逃“人設”崩塌,喜提一次“熱搜”。
說到魯迅,相信大多數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同學,都會在心里給他貼上幾個標簽:好有文采、好會罵人!
可是誰又能想到,這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硬核文學家,白天還在報紙頭條上吶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晚上轉頭就寫出這種直白的打油詩——
小紅,小象,小紅象。
小象,小紅,小象紅。
小象,小紅,小紅象。
小紅,小象,小紅紅。
沒錯,這首詩真的出自大文豪魯迅先生之手。一點都不酷,說不定還得“脫一批粉”,“回踩”的估計也少不了。
他那句經典的“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多半會被打成病句。不過作為魯迅先生的粉絲,幫他“洗白”的公關手段我也替他想好了:帶著兒子上綜藝節目,改走“反差萌”奶爸路線。
這首打油詩,其實是魯迅哄兒子周海嬰睡覺時唱的童謠。寵孩子的魯迅,簡直就是我們在微信朋友圈里常見的“曬娃狂魔”。魯迅,真是好可愛一爹!
朋友來家里做客,魯迅一定要把兒子抱出來:“大家快來看啊!我的兒子好可愛!”
除了會寫《小紅象》那種“不要面子”的詩,有了娃之后的嚴肅文學家,也變成了活體童話故事百科全書。什么“狗熊如何生活”,什么“蘿卜如何長大”之類的,魯迅先生都是張口就來。一邊講,還一邊抱怨“頗為費去不少工夫耳”。
魯迅當年也被朋友笑話,太寵兒子了。為此魯迅還特意寫了一句詩,一本正經地反駁他的朋友們:“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劃重點,如果你曬娃也被朋友笑了,就拿這句話懟他們,就說是魯迅說的。
海嬰7歲時,魯迅就病逝了。但這短短7年的寵愛和陪伴,對周海嬰的一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魯迅是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周海嬰作為他的后代,受到很多關注,稍有不慎,就會遭人詬病。周海嬰就連上大學的時候喜歡打橋牌,也會被同學在背后議論:“魯迅的兒子不好好讀書,只知道打牌跳舞。”
但周海嬰在這種輿論環境中,用自己的工作成績,贏得了社會的承認,穩穩地走了一生,“魯迅之子是一個很重的頭銜,但他承擔得起”。這大概也是魯迅希望看到的吧。
(茜嘻嘻)
摘自《新一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