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養殖大戶吳挺弟位于海南省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村的養殖基地,仿佛進入了一座小型農場,滿眼蔥綠的樹叢間,點綴著大大小小的碧綠水塘和50余個人工修建的水池,鴨子、甲魚、牛蛙、沙豐魚、羅非魚等多個人工養殖品種讓人目不暇接。
早在2010年,美仁坡村村民吳挺弟就投身養殖業,向村里承包了一些閑置的水塘,他通過多年來在養殖過程中不斷摸索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通過種野草養鴨子,鴨糞用來養小魚,小魚又成為鴨子、甲魚、沙豐魚、羅非魚的食物,同時鴨糞又用于給野草和果樹施肥,實現了“生態循環”“變廢為寶”。
漫步美仁坡村,到處郁郁蔥蔥樹木花草和一片一片的水塘,不少水塘中還開滿了荷花。“村子周邊沒有污染源,用水塘中的小魚進行投喂,既滿足了甲魚和鴨子的生活習性,又確保了綠色無公害的特點。”吳挺弟說。市場上養殖的甲魚大多在溫室里喂飼料長大,從孵化到上市一般只有10個月時間,他養的甲魚吃的是小魚,生長周期達到3年或更長,確保了甲魚的肉質鮮美。
“我養的鴨子主要吃野草、小魚、稻谷、玉米,肉質不那么肥膩,最多時候養了五六萬只,還早早就注冊了‘定春谷草’商標,成立了種養專業合作社,現在每天要向??谑袇^的飯店送去二三百只鴨子。”吳挺弟說。
不僅甲魚、鴨子、沙豐魚養得風生水起,吳挺弟今年又嘗試了新的養殖項目——在基地培育80萬只牛蛙苗。
吳挺弟介紹,在技術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他養殖的牛蛙將有一部分在七八月份上市,每斤收購價大約在10元以上,將為他增加一份可觀的收入。
吳挺弟不光自己投身種養業,還與美仁坡村周邊的20多戶農戶共同合作,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即農戶出土地、資金和勞力,合作社提供甲魚、鴨子等品種的種苗、技術并幫助銷售,帶動農戶共同深耕“生態循環”特色種養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雷 蕾)
摘自《??谌請蟆?/p>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