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把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視為首要任務。數據顯示,在發展中國家,有1/5的人每天收入在1.25美元以下,消除貧困成為這些國家面臨的重要任務。
越南
——確保扶貧資金發揮“造血”功能
越南太原省武崖縣地處越北山區,全縣72%以上人口是少數民族。這里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種植火龍果,但當地缺乏相關技能和資金。為解決這一難題,當地政府免費為貧困戶發放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派出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對農民進行培訓。如今,武崖縣已成為越北知名的火龍果種植區,出產的火龍果大量銷往國外。當地農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當地人因此走上致富之路。
越南政府不斷調整思路,創新扶貧模式。檳知省是越南南部的農業省份,缺少耕牛成為制約當地農民耕種的難題。當地政府推出“牛犢計劃”,貧困戶可自主挑選牛犢,由政府向賣家墊付資金,牛犢售價略低于市場價。3年后,隨著母牛產仔盈利,農戶開始償還政府購買牛犢的資金,母牛和所產牛犢全部歸農戶所有。越南媒體評論說,這一方式確保扶貧資金發揮“造血”功能,幫助貧困戶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賣家也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相關優待,進一步激發了全社會參與扶貧事業的熱情。
埃及
——“體面生活”倡議提升生活質量
近年來,埃及政府不斷采取措施,提高農村地區民眾生活質量。2019年1月,總統塞西提出“體面生活”倡議,旨在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增加教育和醫療保健等基本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提升居民素質。該倡議計劃投入7000億埃及鎊(1美元約合27.2埃及鎊),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幫扶對象為貧困率超過70%的村莊,第二階段針對貧困率為50%—70%的村莊,第三階段針對貧困率低于50%的村莊。
42歲的巴德里亞是埃及一家地方法院的清潔工,居住在卡夫拉·謝赫省的馬卡茲·摩特巴斯地區。該地區有30萬人口,多年來一直存在飲用水短缺、學校和醫院等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兩年多來,在“體面生活”倡議的支持下,巴德里亞所在的地區面貌發生很大改變,多個污水處理、衛生、教育等公共設施建設項目落地,天然氣、通信、電力等網絡即將鋪設。巴德里亞表示,他和家人對改善生活條件充滿期待。
在“體面生活”倡議的支持下,埃及重點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改善農村地區的社區服務。埃及一度有超過75%的農村地區缺少污水處理設施。兩年來,埃及政府在多個省份修建污水處理廠,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阿爾及利亞
——持續投入改變“灰區”貧困面貌
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部長阿塔爾不久前在會見“灰區”政府官員及農民代表時表示,能源和礦業部將優先考慮“灰區”的能源需求,繼續推動電力和天然氣供給項目的建設,幫助“灰區”早日擺脫貧困。
“灰區”在阿爾及利亞指在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嚴重落后的地區,這些地區在國家治理規劃圖上標注為灰色。兩年前,阿能源和礦業部聯合內政部、國土部及地方政府展開調查,確認全國8000多個存在電力和天然氣供應短缺的“灰區”,并通過一項2020年—2024年工作計劃,幫助超過14萬戶家庭接入電網,幫助7萬戶家庭接入天然氣。
阿國內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對“灰區”的發展支持。2022年9月,阿爾及利亞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推出一項新的社會投資計劃,為全國21個省的“灰區”提供37個發展項目。阿國內通信企業優先為“灰區”架設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絡。醫療機構組織骨干力量到“灰區”巡診并設立流動診所,讓困難地區民眾在家門口就能尋醫問藥。
(楊曄 沈小曉 王傳寶 劉 剛)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