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科普問答

“國際植物健康日”知多少

2023-09-13 14:25:54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健康的植物是地球生命之本,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提供充足食物的關鍵。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在農業生產方式上,人類經歷了一段彎路,依靠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激素、除草劑等維持所謂的“高產高效”。而結果是,一方面農產品品質和安全性降低,另一方面環境污染持續惡化。于是,人們開始探索恢復傳統綠色生態農業。

  2022年5月12日是第一個“國際植物健康日”。今年的5月12日是第二個國際植物健康日。

  問:聯合國為什么設立“國際植物健康日”?

  答:健康的植物是地球生命之本,植物病蟲疫情是全球糧食生產安全的重大威脅。據糧農組織估計,植物病蟲害若不加以防治,每年可造成全球糧食產量損失近40%,加劇饑餓問題,經濟損失超2200億美元。為引起各國政府對植物健康問題的重視,2015年芬蘭在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第十屆締約方會議上提出倡議,經聯合國大會批準,將2020年定為“國際植物健康年”,期間共舉辦全球性、區域性的會議、論壇活動680場,超過4.73億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相關信息。

  為了續寫“國際植物健康年”成果,贊比亞首先提出了設立“國際植物健康日”倡議,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支持。 2022年3月29日,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將5月12日定為“國際植物健康日”,其目的是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開展持續、廣泛的宣傳活動,提升各國政府和社會公眾對保護植物健康意義的認識,倡導各方重視植物病蟲害導致的大規模減產及對全球饑餓造成的重大影響,促進國際植物健康標準實施,加強植物保護體系建設,提升植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和可持續治理水平。

  問:“國際植物健康日”的目標是什么?

  “國際植物健康日”制定了以下5大目標:一是面向公眾和政策制定者宣傳保護植物健康對于實現聯合國《2030年議程》,尤其是SDG2(零饑餓)的重大意義。二是通過宣傳活動,促進國際植物健康標準落實,將貿易和旅行傳播植物有害生物的風險降到最低。三是加強監測和預警系統,保護植物,呵護植物健康。四是通過有害生物和農藥的可持續管理,兼顧環保與植物健康。五是針對植物健康創新、研究、能力建設和宣傳,加大投資力度。

  問:我國面臨哪些植物健康問題,做了哪些工作?

  答:中國是農業、林業生產消費大國,面臨諸多植物健康問題。一是境內病蟲疫情多發重發頻發。我國重大農作物病蟲疫情發生達100多種,常年發生面積60億畝次以上,特別是草地貪夜蛾、粘蟲、水稻“兩遷”害蟲、小麥條銹病、赤霉病、柑橘黃龍病等遷飛性、暴發性、流行性、檢疫性病蟲害發生危害呈加重趨勢,嚴重威脅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生產安全。二是境外有害生物傳入威脅加大。據海關通報,“十三五”期間各口岸累計截獲植物有害生物達8858種、360萬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520種、40.13萬次,表明植物疫情隨貿易跨境傳播風險不容忽視。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新傳入的農業植物病蟲害達22種,是前10年的1.2倍,對農林生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三是農藥等化學投入品管理壓力大。我國是世界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生產企業數量多,銷售和使用主體多。農藥市場監管壓力大,加之一些地方農戶過度依賴農藥以及不合理用藥等問題,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農作物藥害等植物健康風險。

  我國長期重視植物健康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預警、植物檢疫和生物安全防范。重點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初步建立了植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先后出臺了《植物檢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農藥管理條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植物健康管理的不同環節作出了規定,依法防治、檢疫。二是強化植保專業隊伍建設。我國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植保植檢專業機構,擁有農業植保植檢專業人員約1.6萬人,林業植保植檢人員2.2萬人、口岸植物檢疫人員2.1萬余人。實施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病蟲害監測網絡,提升病蟲監測預警能力。三是大力推進綜合防治和綠色防控。1975年我國確立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長期持續推進水稻、棉花、蔬菜等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2006年以來,將“公共植保,綠色植保”作為新策略,近5年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年均防治面積80億畝次,挽回糧食產量損失2800多億斤;同時大力推廣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措施,鼓勵發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大力推進統防統治。2021年,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6%,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2.4%。四是依法強化植物檢疫監管。口岸植物檢疫機構針對境外輸入的物品實施進境檢疫檢查、抽樣檢測、除害處理。國內植物檢疫機構加強跨區域調運物品、種子苗木繁育基地檢疫監管。近5年針對農作物種子苗木累計實施產地檢疫近1億畝,簽發調運農業植物產品檢疫證書近100萬份。多部門協作,構筑一道道檢疫防線,努力降低植物疫情從境外傳入、在境內傳播擴散的風險。

  問:國際社會是如何共同應對植物健康問題的?

  答:植物健康是全球面臨的挑戰。糧農組織是引領國際消除饑餓的聯合國專門機構。為共同應對葡萄根瘤蚜等植物病蟲疫情跨境傳播對農業產業的重大威脅,糧農組織于1952年主導建立了《國際植物保護公約》,旨在通過防止有害生物的傳入和擴散保護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目前已有184個國家或地區成為締約方。糧農組織還設立了糧食生產與保護司,負責協調組織全球植物健康問題。

  建立國際植物檢疫標準體系。在《國際植物保護公約》框架下,各締約方已制定了114項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36份實施指南等技術資料,指導各締約方采取協調一致的植物檢疫措施,防范植物有害生物跨境傳播擴散,保護全球植物健康安全。

  大力推廣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糧農組織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項目,在90多個國家舉辦100多萬個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指導項目區農民開展病蟲田間調查、制定防控方案、選擇科學方法防控病蟲害,項目已惠及3000多萬農民。一些國家已將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作為法律要求,綜合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組織跨境暴發性有害生物預警。糧農組織組建了沙漠蝗支持團隊,協助北非、西亞地區國家開展沙漠蝗長期監測,發布預警信息,指導沙漠蝗防控。針對草地貪夜蛾在非洲、亞洲國家快速擴散的情況,啟動了全球治理行動,推動提升全球范圍內草地貪夜蛾預防和可持續防控能力。

  此外,在農藥等投入品管理方面,加強有毒有害化學品淘汰,加強對農用抗生素問題的關注,降低抗生素富集風險。

  問:公眾如何助力植物健康管理?

  答:植物健康不但需要各級政府關注,也需要每一個公民的積極參與。每一個公民要努力做到“四要”。一要認真學法懂法。要學習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植物檢疫條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二要自覺尊法守法。不能未經批準擅自寄遞、攜帶植物、植物產品入境,不在有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的地點生產種子、苗木,要按照標簽規范使用農藥等。三要積極踐行配合。生產種子苗木,要主動申報產地檢疫;從發生疫情的地區調運及攜帶應施檢疫的植物及植物產品,要自覺申請檢疫獲取檢疫證書,配合植物檢疫檢查,經檢查發現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要按照專業機構要求進行處置;按要求做好病蟲害防治、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等。四要主動報告疫情。在生產生活過程中,莊稼、果樹、行道樹上突然發現危害嚴重不認識的蟲子、病斑,農田、草地上看到異常凸起的蟻巢等,都要及時向病蟲防控機構報告,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控。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健康。防止植物病蟲疫情傳播擴散,防止化學農藥濫用、誤用,關系著每一個人、每一家庭,讓我們一起攜手,大家關注、全民參與,共同加強植物健康管理,共同維護我們的美好家園!

  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國際植物健康日”知多少

  “國際植物健康日”知多少

  鏈接

  健康的植物有助于消除饑餓、減少貧困、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推進使用對環境友好的生態種植,對保護植物健康至關重要。在5月12日國際植物健康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呼吁每個人提高認識并付諸行動,保持我們的植物健康。就此,聯合國新聞采訪了中國山東省從事生態農業的王延靜,請他介紹了在農業種植中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生態平衡的實踐和探索。

  摘自聯合國新聞網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