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人民法院故市人民法庭與吝店鎮的“三調聯動”微信群中發出一條關于“搶收”小麥的預警信息。與此同時,故市法庭受理了一起“糧食歸誰”的案件。
據悉,原告老張在1995年與某村民小組簽訂了荒地改造承包合同,2022年,某村民小組以老張未按約定繳納承包費為由,單方解除了承包合同,并將土地發包給第三人。2022年秋,老張和第三人都對爭議土地進行了種植,現小麥成熟,雙方都認為小麥屬于自己,不讓對方收割。
在老張看來,自己向上一屆村小組繳納了部分承包費,無須再繳,自己對所承包的部分土地進行改造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費用,村民小組則認為合同簽訂時間過長,過去土地承包費用35元每畝的標準不符合當下物價,且因“糧食歸誰”而爭執不休,于是老張將村民小組訴至法庭。
法官楊曉東受理案件后,第一時間到涉訴案件所在地勘查土地,查閱土地合同、繳費票據、聽取雙方陳述??紤]到渭南本地近期陰雨天氣較為頻繁,本就影響夏收,要趁天晴之際,盡快收割小麥,眼看爭議土地周圍農田里的小麥已收割完畢,為避免小麥發霉腐爛在田地,須盡快化解雙方矛盾糾紛,楊曉東決定先進行調解。
當天上午10時,在了解案情后,楊曉東迅速邀請吝店鎮政府、涉案村委會、老吳調解工作室、司法所工作人員及雙方當事人在鎮司法所進行調解。至下午6時,雙方當事人因承包費、承包合同、土地劃分、小麥收割等問題多次出現調解意見不一致,致使調解未果。
考慮到夏收的緊迫性,楊曉東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對本案進行了巡回庭審,庭審中,楊曉東再次開展調解,組織當事人公平合理劃分土地,厘清小麥歸屬問題,最終促成雙方重新簽訂承包合同。當天晚上9時,這起小麥“搶收”案終于被順利化解。
(張 茵 王夢娜 楊少楠)
摘自《人民法院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