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夏季養生 巧用三種藥材
時間:2023-12-06 10:08:21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中醫養生最講究用食療養好脾胃。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目前正值盛夏,高溫多雨的天氣之下如何補足身體流失的津液水分?潮濕悶熱的天氣下困頓又睡不好怎么辦?什么東西比冰凍飲料更解渴消暑?

  烏梅:

  消暑止渴 冰鎮不如“酸斂”

  夏天炎熱難耐時,酸梅湯最是解渴。運動之后出一身汗,捧著碗一口口抿,每喝一口渴就少一分,喝完一碗,遍身大汗都收了,整個人頓時覺得清涼,“降溫”效果一點不輸給冰鎮飲料。酸梅湯的這種作用,主要歸功于湯里幾種酸味的藥材,尤其是烏梅。

  酸梅湯所用的烏梅,不是我們平時所吃的“梅干”,而是要到藥鋪里才能買到的材料。用它熬成的梅湯,才具有止渴生津的功效。

  烏梅治療“口渴”的作用原理很特別。生津解渴的藥材中,多數是滋陰類的,例如麥冬、玉竹、熟地等等,干癟癟的烏梅既沒有這些藥材的甜味,吃起來也不像它們那么水潤,卻能讓口舌里涌出津液來,這就是“酸斂”的作用。

  尤其在夏季,人們的口渴是因為汗出太多,津氣消耗所致,烏梅能夠快速地收斂散在外頭的氣血,使津液“重回”體內,止渴效果與眾不同。

  高溫的季節里,人總容易覺得身上摸起來發熱發燙,呼出來的氣也是熱的,但量了體溫往往又是正常的,這就是“暑熱”。而烏梅的“酸斂”,能夠收斂體表的“虛熱”,因此喝完酸梅湯,人就會覺得非常舒服。

  而且這種酸斂法,和冰鎮飲料的“寒降”還不一樣,既避免了寒涼傷及脾胃,又能減少夏季元氣的消耗,是充滿中醫智慧的“消暑法”,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老人小孩喝。在這個烈日炎炎的夏季里,不妨用起來。

  麥冬:

  滋陰潤肺 清心助眠最有效

  夏季里陰虛陽亢,容易讓人“靜”不下來。要想“平心靜氣”,就要多給身體提供一些“津液”的滋養。清心除煩的麥冬,正適合在這個季節喝上。

  因為麥冬的塊根能儲存不少養分,即使拔出土,也不會像其他小草那么快枯萎。這富含精華的根部也是入藥的部位,有養陰生津,清心潤肺諸多功效。

  夏季養生,古人講究清熱而不傷陽氣,麥冬便是上佳的選擇。拿上一小撮(8~10克),便可以泡出一壺麥冬水,一整個夏天都擁有甘甜清涼的滋潤。

  薏苡仁:

  利濕止酸痛 生熟功效不同

  本草古籍中記載,薏苡仁性味甘、淡、涼,歸脾、胃、肺經,主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也就是說,它常用于治療筋骨關節的各種不適。

  雖說化濕的藥材有很多種,但對于感受濕熱后出現的四肢酸重,薏苡仁是食療的首選。它特別擅長處理“藏”在肌肉關節里的濕,用溫和的方法將水濕“滲透”到體外,因此有“利濕除痹”的功效。

  薏苡仁可以分為生用和炒用兩種方式,生薏苡仁性更涼,適合在炎熱的夏季吃,或者用于體質比較壯實的人;炒過后,薏仁的性質變溫,健脾止瀉的效力加強,適合給脾胃虛弱但又有水濕的人吃。

  有些書里還記載著薏苡仁有“排膿”的功效,這指的主要是生薏苡仁。在中醫的角度看,皮膚的紅腫化膿也是“濕熱”的一種表現;因此,利濕的薏苡仁也是在幫助膿液的排出,夏季皮膚容易生瘡的人也不妨一試。不過,因為它的效力柔和,用量要比一般藥材大一些,每人份要用至15~30克以上,才能充分發揮“利濕熱”的效果。

  (周潔瑩 宋莉萍 張靚雯)

  摘自《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