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2024年秋冬季主要農作物科學 施肥指導意見
時間:2024-11-07 01:21:46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一、冬小麥施肥建議

  (一)華北平原及關中平原灌溉冬麥區

  包括山東和天津,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河南中北部,陜西關中平原,山西南部。

  施肥方案

  20-15-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1)產量水平4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35~4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10公斤/畝。

  (2)產量水平400~5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40~4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14公斤/畝。

  (3)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45~5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4~18公斤/畝。

  (4)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50~6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8~20公斤/畝。

  其他要求

  在缺鋅或缺錳地區可以基施硫酸鋅或硫酸錳1~2公斤/畝,缺硼地區可基施硼砂0.5~1公斤/畝。提倡結合“一噴三防”,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兌水50公斤在灌漿期葉面噴施1~2次。采用水肥一體化,可在關鍵生長期分次追肥,堅持少量多次原則。若選用長效緩釋新型肥料,可做為基肥一次性施用。若基肥施用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10%~20%。遇特殊天氣導致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塊,宜在冬灌或冬季降雪時因苗情和產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6~10公斤/畝、磷酸二銨5~10公斤/畝。

  (二)華北雨養冬麥區施肥建議

  包括江蘇及安徽兩省的淮河以北地區,河南東南部。

  施肥方案

  25-15-5(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35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0~2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降水追施尿素8~10公斤/畝。

  (2)產量水平350~45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25~3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降水追施尿素10~12公斤/畝。

  (3)產量水平450~5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30~3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降水追施尿素12~14公斤/畝。

  (4)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35~4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降水追施尿素14~16公斤/畝。

  其他要求

  在缺鋅或缺錳地區可以基施硫酸鋅或硫酸錳1~2公斤/畝,缺硼地區可基施硼砂0.5~1公斤/畝。提倡結合“一噴三防”,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兌水50公斤在灌漿期葉面噴施1~2次。若選用長效緩釋新型肥料,可做為基肥一次性施用。若基肥施用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10%~20%。遇特殊天氣導致的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塊,宜在冬灌或冬季降雪時因苗情和產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5~8公斤/畝、磷酸二銨5~7公斤/畝。

  (三)長江中下游冬麥區施肥建議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南部,安徽和江蘇兩省的淮河以南地區。

  施肥方案

  20-15-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1)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5~3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6~8公斤/畝。

  (2)產量水平300~4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30~4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10公斤/畝。

  (3)產量水平400~5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40~5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12公斤/畝。

  (4)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50~5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2~14公斤/畝。

  其他要求

  在缺硫地區可基施硫磺2公斤/畝左右,若使用其他含硫肥料,可減少硫磺用量。在缺鋅或缺錳的地區,基施硫酸鋅或硫酸錳1~2公斤/畝;缺硼地區,基施硼砂0.5~1公斤/畝,或小麥苗期和拔節期,用0.1~0.2%硼砂溶液各噴1~2次。提倡結合“一噴三防”,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兌水50公斤在灌漿期葉面噴施1~2次。若選用長效緩釋新型肥料,可做為基肥一次性施肥。若基肥施用一定量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10%~20%。遇特殊天氣導致的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塊,宜在冬灌或冬季降水時因苗情和產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5~7公斤/畝、磷酸二銨5~6公斤/畝。

  (四)西北雨養旱作冬麥區施肥建議

  包括山西中部,陜西中北部,河南西部,甘肅東部。

  施肥方案

  25-15-5(N-P2O5-K2O)或相近配方,配方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宜選用長效緩釋新型肥料。

  (1)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35~40公斤/畝。

  (2)產量水平300~4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40~50公斤/畝。

  (3)產量水平400~5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45~60公斤/畝。

  (4)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60~65公斤/畝。

  其他要求

  推薦施用農家肥2~3方/畝。如遇冬季和早春降水充足,小麥返青或拔節后宜結合春季降水追施尿素3~5公斤/畝。禁用高含氯肥料,防止對麥苗的毒害。在缺鋅地區,根據情況基施硫酸鋅1~2公斤/畝。提倡結合“一噴三防”,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兌水50公斤在灌漿期葉面噴施1~2次。遇特殊天氣導致的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塊,宜在冬季降雪時或早春降水時因苗情和產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5~8公斤/畝、磷酸二銨5~7公斤/畝。

  二、冬油菜

  (一)長江上游冬油菜區施肥建議

  包括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四省(市)及湖北西部、陜西南部冬油菜區。

  (1)基追配合推薦20-11-10(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推薦25-7-8(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專用緩(控)釋配方肥。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機肥75~100公斤,酌情減施25%左右的化肥。

  (2)產量水平200公斤/畝以上,稻田油菜配方肥推薦用量50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60公斤/畝。前茬作物為煙草或大豆時可酌情減少施肥量10%左右。

  (3)產量水平150~200公斤/畝,稻田油菜配方肥推薦用量40~50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薹肥根據苗情追施尿素3~5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50公斤/畝。前茬作物為煙草或大豆時可酌情減少施肥量10%左右。

  (4)產量水平100~150公斤/畝,稻田油菜配方肥推薦用量35~40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專用緩(控)釋配方肥40公斤/畝。前茬作物為煙草或大豆時可酌情減少施肥量10%左右。

  (5)產量水平1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30~40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30公斤/畝。

  (二)長江中下游冬油菜區施肥建議

  包括安徽、江蘇、浙江三省和湖北大部。

  (1)基追配合推薦22-11-7(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配肥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推薦25-7-8(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專用緩(控)釋配方肥。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機肥75~100公斤,酌情減施25%左右的化肥。

  (2)產量水平200公斤/畝以上,稻田油菜推薦用量45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和氯化鉀5~6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60公斤/畝。

  (3)產量水平150~200公斤/畝,稻田油菜推薦用量40~45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薹肥根據苗情追施尿素3~5公斤/畝和氯化鉀3~5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50公斤/畝。

  (4)產量水平100~150公斤/畝,稻田油菜推薦用量30~35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40公斤/畝。

  (5)產量水平1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0~25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專用緩(控)釋配方肥30公斤/畝。

  (三)三熟制冬油菜區施肥建議

  包括湖南、江西兩省及廣西北部、湖北南部。

  (1)基追配合推薦22-8-10(N-P2O5-K2O,含B 0.25%,含MgO 5%)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推薦25-7-8(N-P2O5-K2O,含B 0.25%,含MgO 5%)或相近配方的專用緩(控)釋配方肥。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機肥75~100公斤時可酌情減少施肥量25%左右。

  (2)產量水平18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45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和氯化鉀4~5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50公斤/畝。

  (3)產量水平150~18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35~40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和氯化鉀3~4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40~50公斤/畝。

  (4)產量水平100~15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30~35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畝和氯化鉀2~3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40公斤/畝。

  (5)產量水平1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5~30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30公斤/畝。

  (四)黃淮冬油菜區施肥建議

  包括河南、甘肅和陜西關中冬油菜區。

  (1)基追配合推薦20-12-8(N-P2O5-K2O,含B 0.1%)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推薦20-9-6(N-P2O5-K2O,含B 0.1%)或相近配方的專用緩(控)釋配方肥。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機肥75~100公斤時可酌情減少施肥量20%左右。

  (2)產量水平2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45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60公斤/畝。

  (3)產量水平150~2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40~45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50公斤/畝。

  (4)產量水平100~15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30~35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40公斤/畝。

  (5)產量水平1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0~25公斤/畝,越冬苗肥追施尿素3~5公斤/畝;或者一次性施用專用緩(控)釋配方肥30公斤/畝。

  三、茶樹施肥建議

  (1)全年氮肥(N)用量大宗綠茶和黑茶生產茶園:干茶產量低于200公斤/畝,氮肥(N)16~25公斤/畝;產量超過200公斤/畝,氮肥(N)22~30公斤/畝。名優綠茶和紅茶生產茶園:氮肥(N)13~20公斤/畝。烏龍茶生產茶園:干茶產量低于200公斤/畝,氮肥(N)13~20公斤/畝;產量超過200公斤/畝,氮肥(N)18~26公斤/畝。根據產量水平調整氮肥用量。

  (2)磷肥(P2O5)4~6公斤/畝,鉀肥(K2O)4~8公斤/畝,氮磷鉀適宜比例(4~5):1:(1~2)。推薦施肥量中包括有機肥養分。土壤磷、鉀含量過高的茶園,適當減施磷、鉀肥。推薦施用符合茶樹養分需求特性和土壤條件的茶樹專用配方肥,避免連續施用等養分比例的通用復合肥。

  (3)缺鎂、鋅、硼的茶園,土壤施用鎂肥(MgO)2~3公斤/畝、硫酸鋅0.7~1公斤/畝、硼砂1公斤/畝;缺硫茶園,選擇含硫肥料如硫酸銨、硫酸鉀、硫酸鎂、過磷酸鈣或硫酸鉀型復合肥等。

  (4)優化養分運籌,基肥和追肥配合施用。有機肥、磷、鉀、鎂、微量元素肥料全部做基肥施入,氮肥分基肥和追肥施用,基肥氮肥用量占全年的比例為30%~70%,其中只采春茶的茶園基肥比例為50%~60%,全年采摘茶園基肥比例為30%~40%。

  (5)基肥施用適宜時期在茶季結束后至11月上旬,其中北方茶區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江南和西南茶區10月上中旬,華南茶區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基肥結合深耕施用,深度15~20厘米。推薦(18~25)-8-12-2(N-P2O5-K2O-MgO)或相近配方專用肥,與有機肥和氮肥配合作為基肥施用;其中專用配方肥用量30~50公斤/畝,餅肥75~100公斤/畝或商品有機肥200~300公斤/畝。

  (6)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追肥時期依據茶樹生長和采茶狀況來確定,春茶追肥在采春茶前30~50天施入。全年采摘茶園春茶追肥氮肥占全年用量的30%~40%,只采春茶的茶園春茶追肥氮肥占全年用量的20%~30%。全年采摘茶園的夏茶追肥在春茶結束夏茶開始生長之前進行,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用量為全年的20%左右。秋茶追肥在夏茶結束之后進行,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施用,用量為全年的20%左右。只采春茶茶園,在春茶結束、深(重)修剪之前或當年7月下旬追施一次氮肥,用量為全年的20%左右。追肥在茶行間(樹冠外緣)開淺溝施用,施用后蓋土,或者地表撒施結合淺旋耕,耕深5~10厘米,肥土充分混合,防止淋失。

  (7)為了增強茶樹儲藏養分,提高春茶產量和品質,在茶樹地上部休眠期間(12月至翌年1月),可以噴施氨基酸葉面肥2~4次,每次間隔兩周,每次氨基酸葉面肥(氨基酸含量≥100 克/升)用量0.5~1.0 升/畝。無人機噴施時的飛行高度宜為1.5~2.0米。

  (8)受中輕度干旱影響的茶園,旱情緩解后及時輕修剪,噴施含氨基酸水溶肥等營養型葉面肥,促進茶樹恢復長勢,適當提前施用基肥。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