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玉米適期晚收促灌漿增粒重
合理配方,一噴多促。使用蕓苔素內酯等玉米專用生長調節劑,中后期可再增加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兼顧防病和促進灌漿,配套使用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因地制宜使用殺蟲殺菌劑防控病蟲。注意作業時機,一般選擇在無風天避開正午高溫時間,上午9點至下午6點無露水時噴施。
延長灌漿,適期晚收。玉米最佳收獲期為生理成熟之后的完熟期,即苞葉黃白干枯松散,籽粒乳線消失脫水變硬,且籽粒基部出現明確的“黑層”,呈現出品種固有的色澤。根據品種特性、茬口銜接、氣象特點可適當延遲收獲時間,一般日均氣溫16℃以下玉米灌漿速度明顯下降,14℃以下灌漿基本停止,再推遲收獲意義不大。正常情況下黃淮海北片可延遲到10月5至10日收獲、不遲于10月15日,黃淮海南片可延遲到10月10至20日收獲、不遲于10月25日。
規范作業,機收減損。規范作業速度,提高作業質量,當密度高、群體大、產量高、早晚及雨后植株濕度大時,適當降低作業速度;對過濕地塊,優先選用履帶式農機;對倒伏地塊,優先選用能夠貼地作業的高性能玉米收獲機或加裝倒伏扶禾裝置。收獲后及時晾曬或烘干,穗收玉米籽粒含水率降至20%以下時,再機械脫粒,以防霉變。
二、冬小麥適期晚播控群體防旺長
科學耕整地,打好麥播基礎。因地制宜深松深翻,一般2至3年深翻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5厘米為宜。秸稈還田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深耕或深旋滅草還田,深耕埋草深度應達到25厘米以上,深旋埋草深度應達到12~15厘米,混勻草土,防止集中于播種層。墑情適宜的地塊可在播種前后適墑鎮壓,土壤過濕的地塊應推遲鎮壓時間。開展翻、旋、耙、壓一體化作業,全面提高整地質量,實現土壤深、細、平、實,達到上虛下實待播狀態。
適時晚播,精準確定播量。參照冬前積溫和品種特性,科學確定適宜播期。黃淮海地區主要種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種,適播期分別為日平均氣溫16℃~18℃和14℃~16℃,對照主莖葉齡6葉和6葉1心的越冬期壯苗標準、主莖葉齡不低于3片葉的晚播小麥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正常天氣情況下北方冬麥區適宜晚播期為10月5至12日、不遲于10月15日,黃淮海北片為10月7至15日、不遲于10月20日,黃淮海南片地區為10月15至25日、不遲于10月30日。精準確定播量,一般北部冬麥區畝基本苗25萬~30萬、黃淮冬麥區北部和中部20萬~25萬、黃淮南片15萬~18萬。播種時日平均氣溫低于15℃后,每推遲一天播種,基本苗增加1萬,但最多黃淮冬麥區基本苗不宜超過35萬、北部冬麥區不宜超過40萬。
優選品種,提高播種質量。綜合考慮區域生態特點、生產基礎、種植制度、產量水平和病蟲害等情況,提前規劃品種布局,因地制宜選擇抗寒、抗病、穩產性好的優良品種;重視種子處理,落實種子包衣、藥劑拌種技術,最大限度減少“白籽”下地比例。根據土壤類型和整地質量調整播種方式,配套高質量播種機械,適墑適期適量適深播種,播種時耕層墑情宜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5%左右,播深宜3~5厘米,保持行距一致、深淺一致,不漏播、不重播。重視播后鎮壓,保證鎮壓力度和均勻度,做到土壤沉實、種土密接,減少土壤透風跑墑。有條件的配套水肥一體化微噴灌或滴灌系統,精準調控促進苗齊苗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