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甘為稻農走斷鞋
時間:2024-11-07 00:53:11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張 曄 張 運 虞 璐 字號:【

  在江蘇省泗洪現代農業產業園,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張洪程沿著七公里滾燙的“稻路”,走了兩個小時,汗水浸濕衣背,硬生生走斷了鞋底。

  7月中旬是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江蘇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洪程凌晨5點就帶著科研團隊,奔赴水稻種植基地。一天下來,他先后走訪考察了宿遷泗洪、宿城、宿豫等基地,看苗情、查長勢、送技術、提建議,累計為3000余畝稻田問診把脈,直到晚上9點才回到家。

  “這塊地要趕緊上水,不能再耽擱了。”一下車,不作半刻停留,張洪程便走進試驗田,認真查看水稻長勢、了解田間管理情況。

  “這塊地苗數還不夠,趕緊再追施些尿素或復合肥。”在一塊試驗田前,汗流浹背的張洪程叮囑基地技術員李廣。邊走、邊看、邊問、邊診斷,張洪程揪出關鍵問題,耐心細致地指導。像這樣“癡心問稻”,張洪程一干就是近50年。因為這份迷戀,他研發出了水稻輕簡化、機械化、精確化栽培技術。張洪程的科研成果既豐富了我國作物栽培耕作理論體系,也走出了實驗室、試驗田,在廣闊田野上開花結果,不僅讓農民腰板“直起來”,也讓糧倉“滿起來”。

  作為農民的兒子,張洪程出身“農門”,心在“農門”,始終情系“三農”。大學畢業后,他投身農業科技的教學、研究和推廣工作,全力以赴探究農學、農藝領域的知識理論,為農民送去增收致富的新科技。

  在水稻生長關鍵時期,張洪程會帶著團隊師生前往各個基地考察苗情。忙碌的夏季,他曾一天之內跑過5個縣區。團隊中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感覺體力不支,年過古稀的張洪程卻總是充滿熱情,也鼓舞著年輕人。

  如今,張洪程的足跡遍布蘇、浙、皖、贛等多個水稻主產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擼起袖子看苗,脫下鞋子下田。當地農民都親切地稱他是“咱們莊稼人的泥腿子教授”。

  “一條腈綸薄被是他出差必帶的隨身物品。”學生周立云說,路途遙遠,常常日夜兼程,車上睡覺,第二天一早他的身影又出現在田間。

  “只有在生產第一線,才能發現真問題,了解真需求。”“農業要想取得成果,一定要實事求是,把工作做到極致。”“只要身體允許,我絕不會停下腳步。”這是張洪程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