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胡亂“貼秋膘” 當心“第四高”
時間:2024-11-07 01:46:13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馬曉媛 字號:【

  “秋風到,貼秋膘。”暑去秋來,不少地方流行“貼秋膘”的習俗,要多吃點肉,把夏天掉的“膘”補回來。但專家提醒,盲目進補、大吃大喝可能會引發高尿酸血癥。

  近年來,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明顯趨高,被稱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之后的“第四高”。什么是高尿酸血癥?哪些人群易患高尿酸血癥?如何預防?

  容易被忽視的“第四高”

  不少地方流行“吃燉肉、貼秋膘”,專家提醒,攝入過多肉類會增加患高尿酸血癥的風險,特別是很多人原本就尿酸偏高,更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能盲目“進補”。

  高尿酸血癥,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超過正常范圍的一種代謝性疾病。

  從事銷售工作的李先生平時應酬較多,常常在外喝啤酒、吃海鮮和燒烤。最近一段時間,他感覺自己的關節時不時會有些疼痛,尤其是大腳趾關節,偶爾還會紅腫和觸痛。到醫院一查才發現,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達到510微摩爾/升,超過了420微摩爾/升的正常范圍,被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尿酸是身體代謝嘌呤時產生的一種廢物,嘌呤存在于許多食物中,比如紅肉、海鮮等,我們的身體也會制造一些嘌呤。”山西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周曉霜說,正常情況下,尿酸會通過腎臟過濾后,隨尿液排出體外,但當尿酸生成過多或排出不足時,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就會升高。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根據《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2023年版)》,我國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且呈年輕化趨勢;2018年—2019年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數據表明,我國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14%,男性與女性患病率分別為24.5%和3.6%。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殷漢介紹,由于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日益增多,醫院開設了專病門診。“過去來就診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多數是中老年人,但現在60%以上是20~40歲的青壯年。”殷漢說。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也出現在診室里。”周曉霜說,剛剛過去的暑假就接診了不少十幾歲的孩子,十八九歲的居多,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

  “吃”出來的病?

  周曉霜介紹,很多被診斷為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一問起飲食,都是經常喝啤酒、點外賣、吃火鍋,大魚大肉;一些年紀小的患者習慣喝飲料,從小把飲料當水喝。

  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紅肉、海鮮和啤酒,會增加體內尿酸的生成,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含糖飲料不僅會讓身體產生更多尿酸,還會干擾代謝,影響尿酸的排泄。

  除了飲食,其他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也是導致高尿酸血癥的重要原因。

  殷漢舉例說:“他的患者中有不少是IT從業者,像這樣的人群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經常久坐、熬夜,而且運動少、喝水少,也不注意控制體重,容易被高尿酸血癥‘找上門’。”

  此外,高尿酸血癥的發生還與遺傳、性別、年齡、肥胖狀況、藥物使用等多因素相關。

  專家表示,一些人可能因為遺傳原因而有較高的尿酸水平;男性比女性患病率更高;隨著年齡增長,高尿酸血癥的發生率可能會增加;肥胖會增加尿酸的生成,并且可能會減少尿酸的排泄;某些藥物,如利尿劑、阿司匹林、某些降壓藥等,可能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導致高尿酸血癥。

  “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家族史人群,久坐、高嘌呤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肥胖人群、代謝異常疾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腎臟病患者,都屬于高尿酸血癥的高危人群,應當予以高度關注。”周曉霜說。

  危害不止“痛痛痛”

  很多人將高尿酸血癥與痛風劃等號,但事實上,痛風只是高尿酸血癥的“冰山一角”。

  專家指出,血液中尿酸水平超過正常值時,尿酸鹽會在血液中結晶析出,沉積在關節,導致痛風。尿酸鹽結晶還會沉積在骨骼、腎臟、血管等不同部位,產生不同的臨床表現,因此長期的高尿酸血癥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腎臟疾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

  預防和治療高尿酸血癥的關鍵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周曉霜建議,高尿酸血癥患者和高危人群要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限制含糖飲料和酒精;同時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適量運動、避免熬夜、做好體重管理。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