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等7部委聯合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以來,山東省青島市積極響應,以“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控制清除、保護本地”為防治理念,召集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海關、園林林業等部門,成立防控應急指揮部,制定工作方案,摸清全市外來入侵物種源頭,建立長效監測預警機制,多部門聯合監管,強化依法打擊,精準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傳播途徑。
謀篇布局,方案先行壓實責任。為及時掌握外來入侵物種在全市范圍內的危害程度、擴散趨勢和暴發風險,統領全市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2022年4月,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青島市外來入侵物種普查防控工作方案》《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質控方案》;2024年9月,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協調機制的通知》,劃分工作任務、明確職責邊界,建立市級普查防控協調機制、跨區域外來物種入侵防控聯動協作機制、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核查與質控機制,有效形成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
全面調查,打好普查防控“主動仗”。各成員單位借助駐青高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植保力量,統籌農田、漁業水域范圍,采用面上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方式,共制定外來入侵物種清單圖冊3份,制作不同年限商路根系、球序卷兒和劍葉金雞菊標本庫12個,全面摸清本市外來入侵物種的發生種類、入侵生境、地理位置、分布區域、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等情況,構建外來入侵物種信息數據庫,研判外來物種入侵擴散趨勢,全力打好外來物種普查防控“主動仗”。
綱舉目張,持續強化源頭預防。青島市以“農業農村、園林海洋、入境口岸”三大“主通道”作為普查工作重點關口,堅持主責主業與協同配合齊向發力,持續強化源頭預防、綜合治理。截至目前,農業領域飛防美國白蛾168萬畝次,并組織松材線蟲病綠色藥劑防治試驗示范項目3萬畝,實施飛機施藥防治媒介昆蟲松褐天牛23萬畝次,重點調查入侵植物60余種、入侵病蟲害10余種,已發現并滅除小蓬草、一年蓬、凹頭莧等10余種外來入侵植物,煙粉虱、美洲斑潛蠅等15種外來入侵病蟲害,涉及踏查路線61條,443個點位,踏查面積172.40萬畝。海洋漁業領域在科技惠民示范引導專項中設置“互花米草入侵機制、防治及綜合利用”項目,采用刈割、翻耕方式,滅除膠州灣濱海濕地1300余公頃互花米草。海關領域全面加強入境貨物、運輸工具、寄遞物、旅客行李、跨境電商、邊民互市等渠道的外來入侵物種口岸檢疫監管,在進境種苗中截獲植物病毒4種,在進境大宗糧谷中截獲植物病毒3種,在攜帶、寄遞物品中截獲活體動植物247批次,有害生物近80種、8800余種次,在進境植物檢疫性線蟲種類20種(屬)。通過各個關口“早發現、早預警、早治理”措施,有效防止外來入侵物種擴散蔓延,切實保障了國家生物安全、糧食生產安全。
防微杜漸,科學防范無死角。把防范意識植入民眾心中,有效實現聯防聯治、群防群控,是長效保持外來入侵物種防治效果的基石。為此,青島市注重“防范危害人畜健康、防范破壞生物多樣性、防范破壞生態平衡”,利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活動等方式,現場展示入侵植物、入侵動物、入侵病蟲害、海關截獲物種以及本地物種等5大類共計約300余種實物標本和100余幅工作照片,增強公眾的外來入侵物種防范、野生植物保護意識。針對防范“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制定《關于做好當前重點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加拿大一枝黃花”應急防控技術方案》,以“零星發生區撲滅、成片發生區不擴散”為目標,重點關注農田周邊、道路溝渠、公路沿線、城市綠化帶等區域,開展調查及滅除活動。2022年8月,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小區人工湖內,工作人員對市民反映的兩條鱷雀鱔予以抓獲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控制了該物種的傳播和繁殖。近年來,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所屬事業單位協同建設了綠色高產高效創建信息平臺,實現全市33個農田監測點8項指標監測,并開展農作物田間長勢分析,為災害預警、風險應對提供信息化支撐;農作物害蟲遠程智能監測系統,實現全市46個監測點70余種病蟲疫情監測,有效提升病蟲識別及預警能力,外來入侵物種普查防控以及入侵物種滅除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山東省青島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