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貴州省魚鴨組合治福壽螺
時間:2024-11-14 14:57:33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今年6月,貴州省貴陽市花果園濕地公園、觀山湖區朱昌鎮河化高路附近、花溪十里河灘等地出現大量福壽螺卵,引發各方關注。

  相關部門表示,會不定期采取人工撿拾的方式進行治理。另外關于治理福壽螺的“麻鴨戰隊”,也引起了不少貴陽市民的關注。究竟用鴨子防治福壽螺這種方式效果如何?還有什么辦法能徹底清除福壽螺?難點存在于哪些地方?有沒有進一步的規劃?記者專訪了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的相關負責人。

  投放麻鴨進行福壽螺防治

  據了解,福壽螺繁殖能力極強,且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具有較強的低溫耐受性、饑餓耐受性和水污染耐受性、繁殖率高等特點,在適生區定殖后大量繁殖,與生態系統內水生生物爭奪生存空間、食物,占據本地物種生態位、威脅本地物種的生存,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使本地水生物種的種類和數量減少,甚至瀕危、滅絕。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夏季是福壽螺產卵高峰期,一般為5月到10月份。福壽螺喜食水稻秧苗,入侵后嚴重危害水稻、茭白、蓮藕等農作物,爆發區會造成農作物減產20%左右。”

  據悉,福壽螺已在貴陽多處存在多年,主要通過人工清除螺卵和成螺,以及投放鴨子和青魚等生物措施進行防治。

  “鴨子喜在淺水區域吞食幼螺,成螺敲碎后也可投喂。”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防治福壽螺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如人工清除、投放青魚、飼養鴨子、撒施6%四聚乙醛等,但都有局限性。“投放鴨子對防治福壽螺幼螺有一定作用,相比之下,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如殺螺胺)進行噴灑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一方面,化學農藥的使用可能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對于魚類和蛙類等野生動物有強毒,破壞環境的生態平衡。另一方面,化學農藥的使用成本較高。這種情況下,選擇更加可持續和生態友好的解決方案,不僅可發揮自然界的調節機制,也能讓福壽螺問題得到很好的控制。”

  該負責人介紹,福壽螺繁殖快、適應性強,再加上河道水系連通性好,福壽螺可快速蔓延擴散,難以做到徹底清除。

  下一步,貴州省將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海關總署 國家林草局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外來入侵物種狀況基本摸清,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基本健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大危害入侵物種擴散趨勢和入侵風險得到有效遏制。到2035年,外來物種入侵防控體制機制更加健全,重大危害入侵物種擴散趨勢得到全面遏制,外來物種入侵風險得到全面管控。

  目前,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已制定了2024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方案等,對福壽螺等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做好定期監測。結合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工作,對漁業水域進行定期監測,掌握水生生物的分布和趨勢。

  抓好防控治理。指導各地按照水生外來入侵主要物種防治技術指引,采取人工清除、投放青魚、飼養鴨子等方法分類防治福壽螺。2023年8月,省農業農村廳聯合觀山湖區人民政府在百花湖水域增殖放流34.5萬尾青魚用于防治福壽螺;指導花溪區農業農村局在濕地公園、青巖揚眉水庫、燕樓蜜蜂洞水庫投放青魚10.79萬尾用于防治福壽螺。今年,花溪濕地公園飼養麻鴨100只,每天早晚放一次鴨群至濕地水域啄食幼螺。

  強化宣傳引導。聯合公益組織常態化開展宣傳引導和清理行動。2023年4-6月,開展了“關注外來入侵物種·共護河湖生物安全”主題活動。今年1月份以來,先后在花溪濕地公園、貴安新區高峰鎮、碧江區、赤水市、貞豐縣等地開展了水生外來物種防治科普宣傳與福壽螺治理活動,發動志愿者和群眾參與除螺行動。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壽螺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貴州將按照“底線思維、源頭預防、綜合治理、全民參與”的原則,續持開展外來物種防治宣傳,安排專項資金投放青魚,組織志愿者參與除螺行動,引導水稻種植戶在田間投放茶枯餅等措施,持續抓好農田生態系統、漁業水域福壽螺防治工作。

  (高 琴)

  摘自《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