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南省深入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與防控工作,在摸清外來入侵物種種類、分布范圍等情況的基礎上,2023年全省累計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治面積達60余萬畝,減少其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2021-2023年,海南省農業農村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認真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完成全省面上調查,共設置踏查路線524條,踏查點4167個,覆蓋了所有鄉鎮和生境。針對發生頻率高的物種進行了標準樣地調查,公布標準樣地5951個,摸清了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科學防控外來入侵物種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支撐。
海南省各相關部門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物種,采取“一種一策”精準防治的方針,對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開展科學防控,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運用“植保無人機噴施石蠟油溶劑”創新型專利技術,在海口、儋州、定安、屯昌等16個市縣持續開展防治水葫蘆示范與推廣應用,有效治理河道約600公里,治理水域面積約7.23畝,抑制了水葫蘆的蔓延,保護了水體生物多樣性。2023年海南省累計開展薇甘菊、福壽螺、椰心葉甲、果實蠅等外來入侵物種防治面積達60余萬畝,把外來入侵物種控制在可防可控的范圍內。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南省將進一步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管理體系建設,構建完整的大數據分析平臺,開展常態化監測,深度分析外來物種入侵的發生、分布、擴張、危害動態趨勢,為進一步滅除行動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有序開展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和防控技術的集成推廣應用。加大科普力度,強化全民防控意識,嚴控非法外來入侵物種交易活動,形成社會關注、人人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陳 彬)
摘自《海南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