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現場滅除活動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本次活動,總結防控工作經驗做法,組織防控技術培訓交流,開展重大危害入侵物種薇甘菊綜合治理技術示范。
活動強調,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需要久久為功、持續推進。要落實生物安全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按照《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堅持遏增量與清存量相結合,強化源頭預防、綜合治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不斷提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治理水平。
該活動在??谑谐芜~縣開展了重大危害入侵物種薇甘菊防控技術現場交流,對薇甘菊的形態特征、入侵過程、主要危害等進行了講解,對其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基于無人機的檢測技術等科研進展進行了介紹,現場演示觀摩了薇甘菊物理清除、生物防治、替代種植等綜合防控技術。
聯合調研組前往江西省上饒市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專題調研
6月27-28日,農業農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住建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江西省上饒市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深入信江河道、高鐵新區石獅鄉丁家倉村、廣信區煌固鎮麥埂塢村、信州區天佑大道公園等地,詳細了解福壽螺、加拿大一枝黃花、紅火蟻等外來入侵物種發生危害、防控治理等情況,并開展座談交流,聽取有關意見建議。調研組強調,外來入侵物種防治是一項長期性工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控措施。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級政府對本地區福壽螺防治工作負總責,做好本區域內的防控。
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長刺蒺藜草)防控技術交流活動在內蒙古通遼市舉辦
7月26日,在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指導下,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和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主辦,內蒙古農牧業生態與資源保護中心、通遼市農牧局、通遼市農牧業發展中心承辦的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長刺蒺藜草)防控技術交流活動于在內蒙古通遼市舉辦。
活動強調,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共享防控經驗,共商防控良策,共筑防控屏障,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活動要求,各地區各單位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切實深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技術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對長刺蒺藜草等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治理力度,“一種一策”精準治理,堅決打好重大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攻堅戰。
中國農業科學院助力應對外來物種入侵的挑戰
10月16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南繁科技創新工作推進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分別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入駐月亮島開展科研活動。據悉,該部署旨在關口前移,應對外來物種入侵與動植物生物安全風險的嚴峻挑戰。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孫坦介紹,此次入駐月亮島的團隊,來自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在自貿港封關運作、中轉基地和“南繁硅谷”高水平建設背景下,團隊科學家面對我國從境外引進動植物種質資源的實際需求,基于月亮島動植物離岸檢疫創新中心“境內關外”的特殊性,利用其作為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核心區的定位,針對可能隨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而傳入的有害生物風險,開展風險評估、檢驗檢疫和監測預警等工作,以支撐動植物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研究的順利開展,為自貿港的種質資源引進中轉與創新利用、建設種業創新高地保駕護航。
摘自農業農村部網站、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網站、江西省上饒市農業農村局網站、《新京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