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枝黃花,隸屬于菊科一枝黃花屬,又名黃鶯、麒麟草。加拿大一枝黃花起源于北美洲,目前在歐洲、亞洲、美洲的20多個國家有分布。最早于20世紀30年代作為觀賞花卉引入我國華東地區,逃逸后形成入侵。目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有分布。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廣、繁殖能力強等特性,入侵后可迅速擠占入侵地區本土植物生存空間,對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景觀等構成重大威脅。加拿大一枝黃花已被列入 《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之中,是我國重點管理的重大農林入侵物種。當前,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我國仍呈迅速擴散蔓延趨勢,新的入侵點不斷出現。為做好防控工作,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主要特征
(一)生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長根狀莖。莖直立,株高0.3~2.5米,至少上部被短柔毛或糙毛。葉互生,無柄或下部葉具柄,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常于花期前枯萎,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0.5~2.5厘米,邊緣具鋸齒或波狀淺鈍齒,具離基三出脈,兩面被糙毛。圓錐花序頂生,分枝蝎尾狀。瘦果褐色近圓柱形,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具7條縱棱,冠毛白色,長3~3.5毫米?;ü?-11月。我國華東地區11月至次年8月為營養生長期,9-10月進入生殖生長階段,10月初見花,11月初吐冠毛,果實成熟。
(二)主要危害
加拿大一枝黃花生長迅速、競爭力強、植株高大,入侵后極易形成單一優勢群落,其危害主要表現為破壞本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危害道路及園林綠地景觀,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三)發生生境
主要生長在開闊的、受干擾的生境,如閑置地、疏林地、路邊、荒地、農田、果園、苗圃、園林綠地、護坡地等。
二、防控策略
根據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本地的分布和發生危害現狀,在適當的物候期開展針對性的監測和治理。在連片的重點發生區,強化發生危害監測,及時采取物理、化學防治、生物替代防治等綜合措施處理;在零星發生的擴散前沿和潛在入侵地點,科學布設監測網點,加強監測和預警,及時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進行防除。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最佳防控時期是營養生長期。
三、防控措施
(一)監測預警
對從有加拿大一枝黃花分布國家進口和國內發生區調運的糧食作物和花卉的種子、苗木等加強檢疫,防止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種子和根狀莖傳入,對潛在的傳入和擴散地加強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置。
(二)人工拔除和機械鏟除
在加拿大一枝黃花零星發生區,主要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進行防治,可在加拿大一枝黃花任何生育期進行,但最好在結實期前,連根拔除,需要注意將地下根狀莖清除干凈,以免再生。防除后要進行持續監測,如果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還有發生,要持續進行拔除。也可輔助使用除草劑提升防效,直至3年內加拿大一枝黃花不再出現為止。
在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連片發生區,若植株較高大,采用化學防除效果不佳時,可采取“人工拔除+機械防除”方法,例如可采用鐮刀或割草機割除地上部分。地上部分割除之后,可使用旋耕機耕翻土地,并將地下根狀莖清除干凈;第二年春季長出幼苗后進行化學防除,徹底殺滅整個植株。在待開發的土地或土壤板結嚴重地塊,有條件時可采用挖掘機挖除整個植株。
采用人工拔除或機械防除一般應在種子成熟之前進行。如果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時種子已經成熟,可用枝剪剪除花序部分,裝袋并進行滅活處理,以免種子散落造成擴散危害。
(三)化學防治
在加拿大一枝黃花營養生長期可采用化學防治方法進行防除,一般在苗期植株高20~50厘米時施藥效果較好?;瘜W防除時應根據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發生生境、發生規模和生長階段,合理選用除草劑和施藥方法。噴霧施藥要在晴天無風時進行。必要時加噴霧罩,避免藥劑飄移至非靶標植物。若施藥后6小時內下雨,需重新施藥。施藥區應放置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農田。每畝可使用氯氟吡氧乙酸乳油15~20克(指有效成分用量,可根據不同制劑的有效成分含量換算為制劑用量,下同),或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90~120克,兌水40~50公斤,定向噴霧進行防治。
果園。每畝可使用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90~120克,或氯氟吡氧乙酸乳油15~20克,或咪唑煙酸水劑50~100克,或氨氯吡啶酸水劑48~72克,兌水40~50公斤,定向噴霧進行防治。
林地。每畝可使用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90~150克,或啶嘧磺隆水分散粒劑6.25~7.5克,或咪唑煙酸水劑50~100克,或甲嘧磺隆水分散粒劑25~30克,或氨氯吡啶酸水劑48~72克,兌水40~50公斤,定向噴霧進行防治。
荒地。每畝可使用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90~150克,或咪唑煙酸水劑50~75克,或甲嘧磺隆水分散粒劑25~30克,或氨氯吡啶酸水劑48~72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進行防治。
公路和鐵路護坡地。每畝可使用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90~150克,或咪唑煙酸水劑50~100克,或甲嘧磺隆水分散粒劑25~30克,或氨氯吡啶酸水劑48~72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進行防治。
在上述不同生境進行化學防治時,可適當提高用藥劑量,添加增效助劑(如安融樂,有效成分為卵磷脂·維生素E)促進除草劑內吸傳導作用以提高防效。如選用其他除草劑,建議參考推薦劑量施藥。由于加拿大一枝黃花在生長期內存在持續出苗的現象,或者一次防治后植物地上或地下部分沒有完全枯死而長出新苗,可根據具體出苗情況補充噴施一次。
(四)復耕復種
加拿大一枝黃花經有效防治后,應根據不同生境土地的功能進行復耕復種,以免加拿大一枝黃花再次侵占。例如:閑置農田可在割除加拿大一枝黃花地上部分后,翻耕土壤,按常規方式種植作物,一般連續種植兩季作物后即可根除;綠化帶或公園綠地防治后可種植相應的觀賞或綠化植物。復耕復種后要加強管理,農田應避免再次閑置,綠化帶或公園綠地要做好日常維護。
(五)生物防治
在水源地附近以及嚴格禁止使用化學農藥的生境,可以選擇使用生物除草劑菌克闊顆粒劑。該顆粒劑是從患有白絹病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植株上發現并分離出的一種致病真菌——齊整小核菌菌株SC64研制。根據加拿大一枝黃花發生密度、株齡和防除時期,可使用不同措施,應在加拿大一枝黃花開花結籽前使用。
苗期(3-5月)及斑塊狀發生(無論生長時期)。每畝撒施40~60公斤菌克闊顆粒劑。
營養生長(6-8月)及成片分布(無論生長時期)。結合翻耕,將加拿大一枝黃花地下根莖翻至地表,每畝撒施60~80公斤菌克闊顆粒劑。
(六)綜合利用
人工或機械刈割的加拿大一枝黃花莖葉,可以作為草食動物飼料、食用菌培養基料以及綠肥加以綜合資源化利用。
四、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和提升民眾防控意識
加強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地(如區縣)間的聯防聯控,同一入侵地部門(如農業農村、林草、生態環境、水利、交通等)間的協同管理,避免出現管理盲區和遺漏等,提升防控效率。
充分運用電視廣播、網絡媒體、宣傳圖冊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普及加拿大一枝黃花的識別要點和防控知識,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加入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防控隊伍中,提高全社會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防控意識。
摘自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