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知多少
時間:2024-11-14 15:10:17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2022年8月1日起,由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現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相關要求,帶大家一起了解《辦法》的主要內容。

  外來物種與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物種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無天然分布,經自然或人為途徑傳入的物種,包括該物種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傳入定殖并對生態系統、生境、物種帶來威脅或者危害,影響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防控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辦法》第九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國家對外來入侵物種管理原則 與管理鏈條

  國家對外來入侵物種管理堅持“風險預防、源頭管控、綜合治理、協同配合、公眾參與”的原則。我國在國家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部際協調機制下,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建立外來入侵物種數據庫,制修訂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防控治理等技術規范。

  國家對外來入侵物種采取“源頭預防—監測與預警—治理與修復”的全鏈條防護體系,建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制度、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制度及外來入侵物種信息發布制度。

  國家對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實行動態調整和分類管理,每10年組織開展一次外來入侵物種全國普查。《辦法》第十七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監測信息,不得擅自發布監測信息”。

  海關對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職責 與管理方式

  海關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職責包括實施口岸檢疫監管、開展境外風險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打擊跨境外來物種違法行為等。

  海關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方式包括:完善境外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強化入境貨物、運輸工具、寄遞物、旅客行李、跨境電商、邊民互市等渠道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口岸檢疫監管;依據職責分工,對需要從境外引進外來物種的實施檢疫審批;對非法引進、攜帶、寄遞、走私外來物種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對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以及經評估具有入侵風險的外來物種,依法進行處置。

  海關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寄遞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名錄》等法律、行政法規、海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履行國門生物安全監管職責。

  外來物種進口審批與檢疫審批

  因品種培育等特殊需要從境外引進農作物和林草種子苗木、水產苗種等外來物種的,引進單位應當依據審批權限向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和海關辦理進口審批與檢疫審批。

  引進單位除依法辦理外來物種進口審批與檢疫審批外,還應當根據《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加強引進物種研究、保存、種植、繁殖、運輸、銷毀等環節管理。對于發生引進物種逃逸、擴散的,應當及時采取清除、捕回等補救措施并主動報告。

  外來入侵物種相關違法行為的 處罰與處置

  未經批準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的,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以沒收、最高25萬元的罰款;未經批準擅自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以最高5萬元的罰款。未依法辦理檢疫審批或者引起重大動植物疫情等違反海關檢疫審批、進境檢疫相關規定的,將由海關處以最高5萬元的罰款。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對擅自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還將責令當事人限期捕回、找回釋放或者丟棄的外來物種。對檢疫不合格的,海關將簽發“檢疫處理通知單”責令當事人依法進行除害、退運或者銷毀等處理。對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以及經評估具有入侵風險的外來物種,依法進行處置。

  外來入侵物種輸入、擴散的途徑具有多樣化、隱蔽化,海關全面加強外來入侵物種口岸防控,堅決筑牢口岸檢疫防線。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進境環節都應當如實向海關申報,接受海關進境檢疫,不得攜帶、寄遞國家禁止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進境。

  摘自寧波海關網站、“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