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費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估計,全球每年浪費和損耗約13億噸糧食,約占全球生產總量的1/3。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明確提出,到2030年將零售和消費環節的全球人均糧食浪費減半、減少生產和供應環節的糧食損失的目標。為遏制食物浪費,一些國家持續出臺政策措施,通過立法、宣傳、技術創新等手段,積極倡導節約環保理念,切實減少從“田間”到“餐桌”的食物損耗,推進反餐飲浪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巴西——促進技術創新,減少生產過程損耗
巴西農業研究公司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82%的受訪者承認2023年7月期間曾丟棄浪費過食物,巴西每個三口之家平均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約為1630雷亞爾(1美元約合5雷亞爾)。巴西智庫瓦加斯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個巴西人每年因超量購買而扔掉的食物超過40公斤。
為減少食物浪費,倡導綠色節約風尚,巴西政府推出了多項舉措。此前頒布的《減少食品損失和浪費跨部門戰略》旨在通過綜合性跨部門管理,預防和減少食品損失和浪費,包括研究分析食物浪費解決方案,推動技術創新,開展公眾教育活動等。巴西政府還專門設立“全國食品損失和浪費宣傳周”,不斷增強社會各界對減少食品浪費的認識,鼓勵商家開展優惠活動及時消化庫存。
阿聯酋——食品銀行牽頭,有效處理剩余食物
最近,阿聯酋食品銀行發布《2023年至2027年食物盈余分配戰略》,計劃到2027年前減少30%的食物浪費,力爭到2030年將這一數字提升至50%。新戰略明確提出,加強與當地農戶、食品行業、餐館、酒店等合作,鼓勵人們以捐贈方式處理盈余食物以減少浪費,并將定期進行相關評估。
作為一家非營利性慈善機構,創建于2017年的阿聯酋食品銀行成立至今已累計分發超過5000萬份食物,與超過200家餐館、超市和酒店建立伙伴關系,并與沙特、埃及、蘇丹和科威特等國的食品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根據新戰略,阿聯酋食品銀行將加大宣傳力度,號召學校、政府部門和私營企業等不斷提高對食物浪費的關注度,推動相關機構充分利用剩余食物。“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待食物浪費的控制問題。未來將繼續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對剩余食物進行更有效的管理。”阿聯酋食品銀行董事會副主席達烏德·哈吉里表示。
隨著外賣業務興起,阿聯酋食品銀行加強與各大外賣平臺的聯系合作。外賣平臺可通過內部網絡與合作商家完成對接工作,通知其捐贈剩余食品,提供給有需要的群體。這項工作還被納入社會責任和志愿服務評價體系,以提高商家參與節約食物行動的積極性。“這是雙贏的合作。參與解決食物浪費的全球行動意義重大。”一家外賣平臺負責人阿尼斯·哈布表示。
德國——成立專門工作組,多方參與行動計劃
不久前,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與14家批發及零售企業代表簽署了《反對浪費糧食協議》,承諾到2030年減少50%的食物浪費,并承諾在與供應商、消費者、食物再分配組織等各方對接中切實減少食物浪費。協議對季節性剩余食品的再分配、控制臨近保質期食品價格、食品行業員工再培訓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為有效減少食物浪費,德國成立了由多個政府部門組成的專門工作組,在德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歐盟《廢物框架指令》等多個框架下,定期研究制定應對食物浪費的報告。德國還設立了多部門對話論壇,制定了減少食物浪費的具體措施和精確到部門的目標,包括初級生產和加工對話論壇、批發和零售商對話論壇、避免餐飲業食物浪費對話論壇、私人家庭對話論壇等。這些論壇每年定期舉辦會議,就相關措施和進展溝通協調。
針對航空業的食物浪費問題,德國漢莎航空專門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以進行更為精細的計算與監測。目前正在研發的食品探測器,能夠對每次飛行后回收的餐飲托盤進行拍照,并通過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分析,識別出未被吃完的餐食成分、剩余食品重量等,從而清楚了解每次航班的食物浪費量,這有助于航空公司根據不同航線的具體需求和偏好定制餐食。據估計,這一智能方案有助于節省5%~10%的航班食品,并有望于2024年投入使用。
(時元皓 張志文 張慧中)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